东方学生品茶工作室,茶韵学堂雅集

发布时间:2025-11-03 11:06:21 来源:原创内容

推开工作室那扇雕花木门,一股清雅的茶香就悄悄钻进鼻腔。几个学生正围坐在矮脚茶席旁,有个戴圆框眼镜的男生小心翼翼地端起闻香杯,鼻子都快埋进杯口了:“这和我们平时喝的袋泡茶味道完全不同啊!”他旁边扎马尾的女生笑着接过话:“我奶奶要是知道我在学校研究茶道,准要说咱家茶缸子泡了二十年茶,倒教你们读出学问来了。”窗边的素胚陶罐里斜插着几枝山茶,水珠从花瓣边缘缓缓滑落。

当年轻人遇见古老茶香

这里没有严肃的课堂纪律,反而像是个让人放松的客厅。上周来了个计算机系的同学,他说第一次知道不同水温对茶汤影响这么大:“90度的水冲龙井,鲜得像是咬了口春笋;要是用沸水,反倒把嫩叶烫蔫巴了。”他现在每次调试代码都会泡杯茶,说茶汤渐变的颜色能让他静下心来。有个常来的姑娘更逗,她发现某款岩茶冷却后会有蜜糖香,现在专门带了小本子记录每款茶的温度曲线。

其实最初创办这个东方学生品茶工作室时,真没想过会这么热闹。就是觉得校园里该有个能让年轻人慢下来的地方。你看那边书架上的茶谱,边角都翻得起毛了,最近总有人来查宋代点茶的步骤,据说是在准备古风社团的展演。墙角那把烧水壶整天咕嘟咕嘟响,倒成了最安心的背景音。

茶艺社的社长上周演示茶百戏,用茶匙在沫饽上画了只歪歪扭扭的兔子,同学们举着手机拍个不停。后来大家讨论起古人的茶戏,有个物理系的同学突然冒出来说:“这不就是古代拉花嘛!”惹得满屋子笑声。这些有趣的碰撞每天都在发生,就像茶叶在水中舒展,渐渐释放出意想不到的韵味。

茶席上的时光印记

最让人感动的是那些不经意间传承的瞬间。去年冬至那场茶会,我们找来不同年份的普洱,有个马来西亚留学生品了九十年代的老茶后突然红了眼眶:“这味道让我想起外婆藏的陈皮。”她后来在茶韵学堂雅集分享了南洋肉骨茶与工夫茶的融合故事,还带来了家传的鎏金茶滤。现在工作室的茶器架上,除了传统的紫砂壶和建盏,还多了泰国的彩陶茶船、日本的急须,甚至有个同学用3顿打印做了套现代感十足的茶具。

上个月的新茶品鉴会上,茶学专业的学姐教大家用手指感受茶叶的条索。那个总穿汉服的学妹惊喜地发现,同样都是龙井,明前茶的芽头竟然比雨前茶更紧实:“原来茶叶也会说话,只是我们以前没留心听。”她现在每次泡茶前都要先和茶叶“对话”半天,说是要读懂这片叶子经历过的阳光和雨露。

茶汤在杯中流转时,总能照见些有趣的变化。有个男生第一次来时毛手毛脚打翻了茶海,现在居然能稳稳地进行凤凰叁点头。他说每次注水时想起茶艺老师那句话——“水柱要像春蚕吐丝般不断”,就觉得手里的执壶都带着韵律。这些细微的成长,就像被茶气慢慢滋养出来的。

暮色渐浓时,茶室总会格外安宁。夕阳透过竹帘在茶席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有个姑娘正在角落安静地练习分茶,动作轻缓得像是在抚琴。她说明年要去国外做交换生,想带套茶具过去:“要让室友尝尝真正的中国茶,不能老让他们以为茶叶都在茶包里。”说这话时,她手腕轻转,琥珀色的茶汤恰好落入品茗杯,泛起圈圈温柔的涟漪。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