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学生200块钱随叫随到,学生服务200元随时响应
最近在校园里闲逛时,看到布告栏上贴着一张挺有意思的广告:"大同学生200块钱随叫随到"。这行字让我忍不住停下脚步,心里琢磨着现在学生兼职已经这么拼了吗?
仔细想想,这种服务模式还挺新鲜的。记得我们上学那会儿,最多也就是做做家教、发发传单。现在倒好,直接升级成"移动服务站"了。有个大四学长告诉我,他上周就通过这个服务找了个代取快递的。那天正好下大雨,他实在不想出门,就在群里发了条消息。不到十分钟,就有个学弟接单,撑着伞把包裹送到了宿舍楼下。
校园里的及时雨
其实这个"学生服务200元随时响应"的概念,本质上就是校园内的共享经济。我特意去了解了一下,这项服务包含的范围还挺广:代取外卖、临时代课、陪练球、甚至帮忙修改简历都能找到人。价格嘛,从几十到两百不等,主要看任务难度和耗时。
有个经常使用这项服务的学姐跟我说:"有时候忙着准备考研,真的抽不开身。花点小钱买时间,挺划算的。"她上周就花了150块请人代买了参考书,省下了半天复习时间。不过她也提到,要找靠谱的人,最好是通过同学介绍的。
做这行的同学也有自己的说法。一个大二的学弟告诉我,他靠这个月入近千元。"就是利用课余时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他说最远的一次是帮人送文件到隔壁大学,来回骑共享单车花了半小时,赚了80块。
这种服务能流行起来,说到底还是因为抓住了校园里的真实需求。现在的大学生,时间被各种事情分割得零零碎碎的。有时候明明是很小的一件事,就是抽不出空来处理。这时候要是有人能搭把手,确实能解燃眉之急。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随叫随到的服务模式也引发了一些讨论。有的老师觉得,学生还是要以学习为主,不能本末倒置。但也有人认为,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只要能把握好度,未尝不是件好事。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提供这些服务的同学,往往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擅长写作,接的都是文案类的活;有的运动细胞发达,专门陪练羽毛球;还有的电脑玩得转,主要接软件安装和系统维护的订单。
说到底,这种校园服务之所以能存在,靠的是同学之间的信任。毕竟是在同一个校园里,大家知根知底的,做起事来也放心。要是放在社会上,可能就没这么简单了。
看着布告栏上越来越多的类似广告,我不禁在想,这或许就是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在适应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吧。用灵活的方式解决问题,用课余时间创造价值,倒也是个不错的尝试。
当然啦,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个适度。若是为了赚钱耽误了学业,那就得不偿失了。关键是要在学习和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让这种服务真正成为校园生活的补充,而不是负担。
话说回来,这种服务模式能走多远,现在还不好说。但至少目前来看,它确实解决了不少同学的实际问题。也许以后会发展出更规范的平台,或者形成更有意思的服务模式,这些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