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50元一次女农民工哪里找,类似寻访峨眉山50元女工服务
这几天在网上闲逛,老能看到“峨眉山50元一次女农民工哪里找”这种话。说实在的,第一次看到这行字,我心里就咯噔一下。这说的啥意思啊?是有什么特别的说法,还是我想歪了?
我有个朋友就在峨眉山脚下开民宿,我干脆直接打电话问他。他一听就在电话那头笑了。“你可别信那些乱七八糟的,”他说,“我们这儿是正经旅游景区,哪有那种明码标价的事。不过嘛……”他顿了一下,“确实有些附近的农村妇女,会在景区周边找点零工做。”
景区周边的真实情况
放下电话,我琢磨着这事儿。所谓的“峨眉山50元女工服务”,很可能指的就是这些找活干的女农民工。她们可能四十多岁,皮肤晒得黝黑,站在路边,脚下放着个“提供劳力”的硬纸板牌子。帮游客抬抬行李上山,一趟二叁十块;或者给附近的宾馆拆洗被套,按件计钱。要是遇上旅游旺季,活多的时候,一天挣个一两百也是有的。这么算下来,平均下来一次劳务,价格还真就在五十块钱上下浮动。
这个“类似寻访峨眉山50元女工服务”的说法,听起来就有点误导人了。它把一种为了养家糊口的辛苦劳作,包装成了一种带有神秘色彩、需要去“探寻”的东西。这味儿就不太对了。你想啊,那些大姐,可能天没亮就起床,走十几里山路到景区,就为了挣这几十块钱。她们背后是一个家庭,孩子的学费,老人的药费,都指望着这辛苦钱。
我记得有一年冬天去峨眉山,在金顶下面一点,看到一个妇女,背着一个巨大的编织袋,里面装满了空矿泉水瓶。她一步一步往上走,走得很慢,喘着粗气。我问她背这个干嘛,她说从山顶的垃圾桶里收来的,背到山脚下的回收站,这一大袋大概能卖十几块钱。那一瞬间,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这才是真实的“峨眉山50元一次”背后的重量,是汗水和生活的重量,跟网上那些轻飘飘的、带着暗示的话,完全不是一回事。
所以啊,要是真有人冲着那个模糊的说法去找,大概率会失望。他找到的不会是想象中的那种“服务”,而是一群勤劳、朴实的劳动妇女,问他要不要帮忙拿行李,或者指个路。她们提供的,是实实在在的力气活。
话又说回来,这种信息的流传,也确实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一方面,是部分农村妇女就业难,只能靠在景区周边打零工维持生计,收入很不稳定。另一方面,是一些人对底层劳动者的生存状态不了解,甚至产生了奇怪的想象和曲解。这中间的信息差,就被某些不怀好意的人利用了,编造出那种吸引眼球的说法。
下次你要是去峨眉山旅游,在路边看到这些等活干的女农民工,或许可以换个角度看她们。如果行李确实重,不妨请她们帮帮忙,按市场价给个二叁十块辛苦费。这既是对她们劳动的尊重,也比在网络上漫无目的地打听“峨眉山50元一次女农民工哪里找”要实在得多。她们的双手因为常年劳作而粗糙,但挣的每一分钱都干干净净。
风景区的名声很重要,但生活在风景区周边的人的生活,同样值得被看见,被正确理解。抹黑或者误解,对谁都没有好处。这件事,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