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辽源女子学院后街现在还能去吗
最近刷手机,总能看到有人在问辽源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说来也巧,我上周刚好路过那儿,就顺道去转了一圈。
拐进那条熟悉的小巷,第一感觉是热闹劲儿没减。烤冷面的摊子前还是排着叁五个人,铁板上滋啦作响的香味老远就能闻到。旁边奶茶店的小妹正手脚麻利地封杯,抬头看见我还笑了笑:“好久没见你啦?”
街角的新鲜气儿
往深处走几步,发现多了两家没见过的店。一家是做手工皮具的工作室,橱窗里挂着几个精巧的卡包;隔壁新开了文创小店,摆着些可爱的笔记本和贴纸。几个女学生蹲在门口逗猫,那只橘猫懒洋洋地翻着肚皮,显然早就习惯了这种待遇。
不过也有些变化——原来总飘着油烟味的麻辣烫摊位不见了,换成了一家卖关东煮的小铺。老板说现在不让用明火,只好改做这个:“味道不差的,汤底熬了四小时呢。”我尝了串萝卜,热乎乎的汤汁在嘴里化开,确实舒服。
转角那家旧书店还开着,老板还是戴着那副老花镜。见我推门,他头也不抬:“随便看,最里面那摞是刚收的。”书堆得比记忆中更高了,空气里混着纸页和咖啡的味道——不知什么时候他居然在柜台添了台咖啡机。
黄昏时分的烟火气
等到放学时间,整条街突然活了起来。穿校服的女生们叽叽喳喳地挤在炸鸡排的窗口前,煎饼果子摊的大爷熟练地翻着面糊,还有个大叔推着自行车叫卖糖葫芦,亮晶晶的糖壳在夕阳下特别诱人。
我在常去的那家米粉店坐下,老板娘认得熟客,多给我加了一勺酸豆角。隔壁桌几个女孩边吃边讨论周末去哪玩,说着说着笑作一团。墙上贴的便签纸又厚了一层,仔细看,有新写的“考研加油”,也有叁年前泛黄的“毕业快乐”。
路灯亮起来的时候,后街显得特别温柔。树影婆娑,食物的热气在光柱里飘摇,年轻的面孔来来往往。那个问辽源女子学院后街现在还能去吗的朋友,要是你此刻在这里,大概会自己找到答案。
走出巷口前回头望,奶茶店的灯牌在夜色里亮着暖光。这条街好像变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变。它依然用最平常的方式,装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