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品茶工作室,阿拉山口茗茶工坊雅集
穿过阿拉山口那条熟悉的街道,老远就闻见一股茶香。这香气像是长了脚,从“阿拉山口品茶工作室”的门缝里钻出来,轻轻扯着过路人的衣角。
推开门,满屋子的茶香更浓了。店主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正不紧不慢地摆弄茶具。“来得正好,”他头也不抬,“水刚烧开。”这样的场景在阿拉山口品茶工作室天天上演,来的都是熟客,彼此心照不宣。
茶香里的慢时光
他泡茶的动作特别有意思——不像在泡茶,倒像在和老朋友聊天。水冲下去,茶叶在壶里打转,他就在旁边看着,眼神温和。“急不得,”有一次他跟我说,“这茶叶啊,得让它自己醒过来。”这话听着玄乎,可看着他泡的茶,汤色清亮,香气绵绵不绝,你又不得不信。
工作室不大,就七八张桌子,可总有人愿意在这儿待上一整个下午。隔壁桌的老李是常客,他说在这儿喝茶,喝的不是味道,是心安。想想也是,现在到处都讲快,能有个地方让人慢下来,确实难得。
说来有趣,同样的茶叶,在家里泡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可在阿拉山口品茶工作室,就连最普通的绿茶都能喝出别样的滋味。店主说这是“场”的作用——好茶需要好环境,就像人需要知音。
从工作室到雅集
去年冬天开始,店里慢慢有了变化。原来只做品茶的工作室,现在偶尔会办些小活动。店主给它起了个新名字——阿拉山口茗茶工坊雅集。名字听着文绉绉的,其实就是叁五茶友聚在一起,品品新茶,聊聊天。
我第一次参加雅集,发现来的什么人都有。有退休的老师,有开网店的年轻人,甚至还有附近工地的工程师。大家围坐一圈,手里捧着热气腾腾的茶,聊的全是些生活里的琐事。可奇怪的是,这些平常的话,配着茶香,听着格外舒服。
店主在雅集上话不多,偶尔插一两句,却总能说到点子上。记得他说过:“茶不分贵贱,人不论高低,能在同一张桌子上喝茶,就是缘分。”这话朴实,可在那个飘着雪花的傍晚,听着特别暖心。
现在的阿拉山口茗茶工坊雅集,已经成了不少茶友每周的念想。不需要提前通知,周末晚上推门进去,准能碰上一两个熟人。有时候是品鉴新到的普洱,有时候就是单纯地喝茶聊天。这种随性,反倒让每次相聚都显得特别珍贵。
茶凉了又续,人来了又走。阿拉山口品茶工作室还是那个工作室,阿拉山口茗茶工坊雅集却给了它新的生命。有时候我在想,或许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好茶,更需要一个能安心喝茶的地方。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温柔,生活的滋味也随着茶香,一点点在舌尖化开。
走出工作室,夜色已经深了。回头望去,温暖的灯光从窗户里透出来,隐约还能看见里面晃动的人影。明天,又会有新的故事在这间小屋里上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