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廉江火车站旁的小巷

发布时间:2025-11-02 16:45:57 来源:原创内容

熟悉又陌生的角落

每次从廉江火车站出来,我总会习惯性地朝右边瞥一眼。那儿,在售票厅的侧后方,藏着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它和火车站只隔着一道矮墙,却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站前广场永远是人声鼎沸,拖着行李箱的旅客行色匆匆,而那条巷子却总是慢悠悠的,仿佛时间在那里走得格外缓慢。

今天不知怎么的,我忽然生出一个念头,想去那条廉江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里走走。说起来挺有意思,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这么多年,无数次经过这里,却从未真正踏进去过。它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巷口很窄,刚好容得下两个人并排通过。往里走几步,喧嚣的火车站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脚下的石板路不太平整,有些地方还留着前两天下过雨的浅浅水洼。阳光从两侧老旧的楼房缝隙间漏下来,在石板路上画出一道道明暗相间的条纹。

巷子两旁是些颇有年头的民房,墙面上爬满了青苔,有些地方还露出了里面的红砖。偶尔能看到几盆绿植摆在窗台上,给这片灰扑扑的色调添了点生机。一位老奶奶坐在自家门槛上择菜,她抬头看了我一眼,又低下头继续手里的活儿,好像对我这个陌生人的出现并不感到意外。

巷子里的烟火气

再往里走,巷子渐渐宽了些,两旁开始出现些小店铺。有家修理铺,师傅正埋头修理一辆自行车,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在巷子里回荡。隔壁是个小小的杂货店,门口挂着各种日用品,从扫把到酱油,应有尽有。

最让我惊喜的是巷子深处居然藏着一家米粉店,店面很小,只能摆下叁张桌子。老板娘正在灶台前忙碌着,锅里飘出的香气勾得我肚子咕咕叫。我这才想起自己还没吃午饭,便走了进去。

“来碗招牌米粉。”我说。

老板娘头也不抬:“稍等,马上好。”

等待的间隙,我打量着这家小店。墙上挂着营业执照,边角已经泛黄,看来开了不少年头。店里没有其他客人,但灶台上准备的各种配料倒是很齐全,想必生意应该不错。

米粉很快就端上来了,热气腾腾的。尝了一口,汤头鲜美,米粉爽滑,比我在市中心那些装修精致的店里吃的还要地道。我忍不住夸赞道:“您这米粉真不错。”

老板娘这才露出笑容:“做了十几年啦,老顾客都认这个味道。”

“在这廉江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里,能找到您这样的小店,真是意外之喜。”

“是啊,”老板娘一边擦着桌子一边说,“好多人都不知道这里。来的大多是附近的街坊,还有就是在火车站工作的人。”

我慢慢吃着米粉,听着老板娘絮絮叨叨地说着巷子里的趣事。她说这条巷子比火车站建得还早,以前这一片都是老民居,火车站扩建时拆了不少,就剩下这条巷子保留了下来。

“现在年轻人都不爱住这儿了,嫌房子旧。”老板娘叹了口气,“都搬去新城区住楼房了。”

我点点头,能理解这种变化。城市在发展,老城区慢慢变得冷清,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不知怎的,站在这条安静的巷子里,听着这些朴实的话语,我反而感到一种莫名的踏实。

吃完米粉,我继续往巷子深处走去。越往里,住家越少,倒是有几间看样子已经废弃的老房子,门窗都用木板钉死了。但就在这些破败的房子中间,我突然看到了一间还在营业的裁缝店。

老师傅戴着老花镜,正低头踩着缝纫机。那台缝纫机看起来比我年纪还大,发出的声音却依然均匀有力。我站在门口看了会儿,老师傅抬起头,透过厚厚的镜片看着我:“要改衣服?”

我摇摇头:“只是随便看看。”

老师傅没再说什么,又低下头继续工作。我忽然想到,在如今这个快时尚的时代,还有多少人会来找裁缝改衣服呢?可看老师傅那淡定的样子,似乎并不担心生计问题。

走出裁缝店,巷子也快到尽头了。前方已经能看到另一头的出口,那边是另一条街道,车来车往的声音隐约可闻。我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这条蜿蜒的小巷。它就像是一条时光隧道,连接着两个不同的世界——一边是现代快捷的火车站,一边是缓慢怀旧的老街生活。

我想,下次再来廉江火车站,我可能还会走进这条巷子。不只是为了那碗美味的米粉,更是为了感受那种在现代都市里越来越难找到的、从容不迫的生活节奏。这条看似普通的廉江火车站旁的小巷,或许正是这座忙碌城市里,难得保存下来的一个安静的角落。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