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品茶喝茶工作室,清远茶道品茗工作室
说起清远,你可能先想到漂流和温泉,但最近朋友拉着我去了一趟清远品茶喝茶工作室,我才发现,这儿藏着的茶文化,可真有点意思。
那家工作室藏在一条老街上,门脸不大,推开木门,淡淡的茶香就飘了过来。店主是个年轻小伙子,正不紧不慢地烫着茶杯。他看见我们,笑着点点头,手里的活儿却没停。这种不慌不忙的劲儿,一下子就让人放松下来了。
一杯茶里的工夫
我们坐下来,点了一壶本地的笔架山茶。店主递茶时顺口说,他们这儿也叫清远茶道品茗工作室,不光喝茶,也愿意和人聊聊茶里的门道。我好奇地问,这“品”和“喝”,到底有啥不同呢?他笑了笑,给我续上半杯金黄的茶汤。“喝嘛,是为了解渴,大口痛快;品呢,就像现在,是用心感受。”他指了指茶杯,“你试试,别看都是茶,每一泡的滋味都在变。”
我学着他的样子,先闻了闻,再小口抿了一下。哎,还真是。头一泡清冽,带着点青草香;第二泡味道就醇厚起来了,喉间还有丝丝回甘。这种细微的变化,要是像平时牛饮,肯定就错过了。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公也是这样慢悠悠地泡茶,那时候我不懂,现在好像有点明白了——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工夫”吧,不只是时间,更是那份用心。
店里陆陆续续来了几位熟客,他们自然地坐下,偶尔和店主聊几句天气、茶味,大部分时间就安静地喝着茶,看着窗外。这种氛围,跟城里那些喧闹的咖啡馆完全不一样。在这儿,时间好像真的慢下来了。
茶香里连起的人情
聊得开了,店主说起他开这家清远品茶喝茶工作室的缘由。原来他祖上就种茶,自己在外工作几年后,还是舍不得这口茶香,干脆回来开了这间小店。“没想到,还真有不少人喜欢这儿。”他说着,眼里有点自豪。正聊着,一位常客接过话头,说他每周都会来坐坐,“在这儿不像消费,倒像是来朋友家串个门。” ?
这话让我心里一动。是啊,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的时代,能有这么个地方,让人安心地喝杯茶,随意地聊聊天,确实是件挺难得的事。茶桌之间,人与人那种自然而温暖的连接,或许比茶本身更让人留恋。
窗外天色渐暗,我们那壶笔架山茶已经泡了七八道,茶味淡了,却另有一番清甜。我离开的时候,店里已经亮起了暖黄的灯,又来了两位客人,正轻声商量着今晚喝什么茶。走在老街上,嘴里还留着那抹若有若无的甘甜,心里是这段时间少有的踏实。这家看似普通的清远茶道品茗工作室,给的不仅是口腹之享,更像是个让心歇歇脚的驿站。或许下次来清远,我还会拐进这条老街,再喝上一杯慢悠悠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