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高端大选海选喝茶,大安优质选举初选品茗
茶盏里的较量
最近大安街坊邻里聊天,总绕不开两件热闹事儿。一是社区要选新的业主委员,听说这次规格挺高,候选人都得层层筛选;二嘛,就是转角那家新开的茶室,里头摆的茶饼,价格高得让人咋舌。这两件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事,不知怎么的,就在大伙儿的闲聊里搅和到一块儿去了。
先说这大安高端大选海选。我们这儿的老社区,平时选个楼长都凑不齐人,这回可不一样。物业说要搞“精英化治理”,参选的人得先经过几轮“海选”,比电视上的选秀还严格。张阿姨家那个留学回来的儿子,李师傅店里最能说会道的伙计,都报了名。楼道里贴满了他们的介绍,字里行间透着“高端”味儿,什么“整合资源”、“优化体验”,听得咱老百姓一愣一愣的。
就在候选人名单公示那天,社区门口那家“清心茶社”悄没声儿地换了招牌,改叫“云顶茶轩”了。这一改名,气质立刻不一样了。以前十块钱能喝一下午的茉莉花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菜单上那些看着就牙酸的价格。老板逢人便说,他这儿现在只做精品,都是树龄几百年以上的古树茶。这事儿,自然就成了大伙儿议论大安优质选举初选品茗时的最佳佐料。
说来也巧,那几位候选人,好像约好了似的,都把见面的地方定在了这家新茶室。你下午叁点去,准能撞见他们和几个邻居坐在雅座里,面前摆着整套茶具。热气袅袅升起,他们谈的是小区停车位怎么规划,垃圾分类如何改进,可手底下那泡茶的功夫,倒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谁温杯的手法更娴熟,谁注水的姿势更优雅,仿佛都成了执政能力的某种体现。
我有一回去凑热闹,正好听见两位候选人在隔壁桌。一个说:“这泡冰岛古树,回甘清冽,就像我们提出的绿化方案,持久留香。”另一个接话:“王哥说得对,不过我更喜欢这泡老班章的霸气,解决问题嘛,有时候就得有这种魄力。”我在旁边听着,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这哪是品茶,分明是借着茶说选举的事儿。
更绝的是,没过几天,社区公告栏里居然贴出了“茶文化与社区治理”的讲座通知。主讲人就是茶室老板,而特邀嘉宾嘛,自然是那几位候选人。讲座那天座无虚席,大家倒不是真对茶道有多大的兴趣,更多的是想看看,这大安高端大选海选喝茶的风气,到底能吹出什么新花样。
茶室老板讲得头头是道,从茶叶采摘讲到冲泡技巧。说到兴头上,他突然话锋一转:“其实啊,选茶和选人是一个道理。光看包装不行,得开汤品鉴;光听承诺不够,得看实际表现。”这话一说,台下的人都窃窃私语起来。那几个候选人坐在第一排,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微妙,手里的茶杯端起又放下。
说来有趣,自从这大安优质选举初选品茗的风气兴起后,邻居们评判候选人的标准,不知不觉间多了些实在的内容。有人发现,那个总是吹嘘自己喝几千块钱一饼茶的候选人,连自家楼道的灯坏了半个月都没报修;而另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伙子,虽然只请大家喝普通的滇红,却已经组织志愿者把儿童游乐场的滑梯修好了。
茶还是那杯茶,但喝茶的人心里,都慢慢品出了不同的滋味。昂贵的茶叶在玻璃壶里舒展,就像那些华丽的竞选承诺,好看是好看,但解不解渴,又是另一回事了。倒是那些实实在在做事的候选人,像一杯温润的老茶,初喝平淡,回味却绵长。
选举的日子越来越近,茶室里的热闹劲儿渐渐淡了。取而代之的,是社区广场上那些拿着小本子,认真记录大家诉求的身影。有意思的是,那个修好了滑梯的小伙子,最近身边聚集的邻居越来越多了。大家不再关心他喝什么茶,更关心他接下来要修哪里的路灯,解决哪个角落的积水问题。
夜幕降临,茶室的灯笼又亮起来了。偶尔还有叁两个人坐在里面喝茶,但聊的话题,已经从“谁喝的茶更高端”,变成了“谁做的事更实在”。也许,这就是我们大安社区特有的成长吧——在茶香里懵懂过,较量过,最终品出了生活最本真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