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大学城有学生出来做吗,巴中大学城学生有兼职情况吗
最近路过巴中大学城,看到不少年轻人往来穿梭,心里突然冒出个念头:这些学生课余时间会出来做点什么事吗?
正好有个表妹在那边念书,就找她聊了聊。没想到刚提起这个话题,她就笑着说:“你这问题问得可真巧。”她说现在身边十个同学里,至少有叁四个都在外边找活儿干。这比例比我想象中要高不少。
身边的兼职身影
表妹宿舍六个人,有两个在附近的奶茶店打工。其中一个姑娘每周去三个晚上,周末还要做满八小时。问起原因,她说得挺实在:“ partly是想赚点零花钱, partly是想提前接触社会。”说完她自己都笑了,说这话听着有点官方,但确实是心里话。
除了餐饮行业,家教也是热门选择。有个学长在给初中生辅导数学,时薪相当不错。他说最开始也挺忐忑,毕竟没教学经验,但带了两节课后就慢慢进入状态了。现在那家家长还经常给他发感谢消息,让他特别有成就感。
更让我意外的是,还有学生在尝试自媒体。认识个美术系的女生,她在短视频平台教简单的水彩画,已经积累了不少粉丝。虽然还没开始大规模变现,但她觉得这是个长期投资。
为什么选择走出校园
聊得深了才发现,学生们出来兼职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同学家庭条件确实不太宽裕,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家里负担。有个男生很坦诚地说,他每个月打工赚的钱,正好够肠辞惫别谤自己的生活费,这样就不用每次开学都看着父母为难的样子了。
更多同学是把这当成一种锻炼。表妹的一个室友说,她在咖啡馆工作了叁个月,最大的收获不是工资,而是学会了怎么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时候遇到难缠的顾客,心里委屈也得保持微笑,这大概就是成长的代价吧。”她说这话时,语气里带着点无奈,但眼神很坚定。
当然,也有纯粹是想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的。毕竟整天待在校园里,接触的人和事都有限,走出去能看到更真实的社会面貌。
不过表妹也提到,不是所有同学都支持花太多时间兼职。班里有个学霸就明确表示,学生的本分是学习,把专业学扎实了,将来赚的钱比现在多得多。这话确实在理,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考量。
系里老师对这件事态度挺开明,既不鼓励也不反对,只是提醒大家要把握好度。有次班会上,辅导员还特意说过:“兼职可以,但别本末倒置。要是为了打工把学业荒废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现在想想,巴中大学城有学生出来做吗这个问题,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走在大学城周边的商业街上,几乎每家店里都能看到年轻的学生面孔。他们或许还带着些许青涩,但眼神里已经有了独当一面的勇气。
表妹最后说了句挺有意思的话:“我们这代人啊,既想享受校园生活的单纯美好,又迫不及待想试试自己能在社会里走多远。”这句话,可能正好道出了很多大学生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