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为何光说不练
路过荔浦那条街,总能看到那家足浴店的霓虹灯牌亮到深夜。红色大字写着"至尊享受""专业技师",可走近一看,玻璃门上却贴着"暂未营业"的告示。这招牌都挂了大半年,每次问起来,老板总是笑呵呵地说"下个月就开张"。街坊邻居从最初的期待,到现在都懒得往里头瞧了。
说起来,这家店的老板王叔我倒是认识的。有次在隔壁茶馆碰见,他拉着我滔滔不绝讲了两个钟头:要从泰国引进香薰精油,要定制自动按摩椅,连服务员都要穿真丝制服。他说得眉飞色舞,茶杯里的水凉了又换,换了又凉。可当我问"那什么时候能去体验",他又开始搓着手说"正在走审批流程"。
雷声大雨点小的怪现象
其实细想起来,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我表哥去年说要开火锅店,家族群里天天发各种火锅配方,连招牌设计图都改了十八版。结果前两天问他,他说"最近天气太热不适合开店"。楼下健身房预售会员卡都半年了,器械还没拆封呢。这些事让人忍不住琢磨,为什么有些人宁愿把力气都花在嘴上?
王叔有次喝多了透露,其实他连消防许可证都没去申请。问起原因,他挠着头说:"想着要把所有材料准备齐全再去,结果越拖越没底气。"这话听着耳熟,像极了我那总说要去学车,却连驾校都没咨询过的表妹。
现在经过那家足浴店,偶尔还能看见工人在里面搬东西。不过据对面小卖部老板说,这两个月就见他们来回倒腾那几盆绿植。有街坊开玩笑说,这店要是把装修的功夫用在开业上,早就该营业了。倒是隔壁后来开的修车行,不声不响地都已经换第叁批轮胎了。
那天看见王叔又在店门口给人介绍他的"宏伟计划",这次说的是要搞成全市第一家"智能足疗馆"。听着他愈发热闹的说辞,我突然想起老家有句俗话:说得满山响,不见柴下来。这话用在某些事情上,还真是怪贴切的。
其实要我说啊,倒不如先摆两张按摩椅试营业看看。哪怕先接待几位老街坊呢?至少能知道客人真正需要什么。现在这样天天往外倒计划,就像总在岸边比划游泳动作,却从不下水的人。水温合不合适,总得伸只脚试试才知道吧?
昨天看见店门口又贴了新海报,这次写的是"即将引入日本温泉技术"。几个老顾客摇着头走开了,倒是新来的快递小哥站在那儿看得挺认真。不知道明年这时候,能不能真正躺在店里按个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