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喝茶上课群,磐石茶座学习圈
那天下午老张给我发消息时,我正被各种零散知识搞得头晕脑胀。手机震动响起:"来磐石喝茶上课群坐坐?我们这儿正聊《红楼梦》的茶文化呢。"
推开茶室木门,紫砂壶正冒着热气。李老师不紧不慢往杯里斟茶:"都说妙玉的梅花雪水玄乎,其实咱们现代人泡龙井,用山泉水就挺好。"他拈起茶叶罐,"你们看这碧螺春的卷曲度,是不是很像书中说的'雀舌'?"
在茶香中寻找学习节奏
穿格子衫的程序员小王掏出笔记本:"等等,我查查《茶经》里怎么写的..."旁边做编辑的陈姐笑了:"别急着翻书呀,先尝尝这泡凤凰单丛的蜜兰香。"
在磐石茶座学习圈里,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有人带着问题来,有人揣着故事来。上周退休的赵教授来讲宋代点茶,竟带来套仿古茶具,让我们轮流体验茶筅击拂。面粉厂老板老刘突然拍腿:"这不就和我和面一个道理嘛!力度要匀,节奏要稳。"
其实最初我也纳闷,喝茶就喝茶,为什么非要叫上课群?直到有次连续加班后赶来,听着大家讨论《黄帝内经》里的养生智慧,手里捧着温热的熟普洱,突然就明白了。在这里,学习不是硬邦邦的任务,而是像茶汤一样缓缓沁入生活。
现在人太习惯碎片化获取信息,看叁分钟视频就当学完个知识点。但在我们磐石喝茶上课群,偏要慢下来。记得有回讨论《道德经》,光"道可道非常道"六个字,就伴着叁泡茶从浓喝到淡。刚开始我还着急,后来发现,当茶香从舌尖漫到喉底时,那些文字突然就活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教数学的孙老师。她总说:"解题和泡茶都需要耐心,步骤错不得,火候急不得。"有次为我们演示茶艺,她特意选了最普通的玻璃杯:"你们看,茶叶在热水里舒展的样子,是不是很像思维导图在慢慢打开?"
这样的场景在磐石茶座学习圈已成常态。昨天还有人带着自家产的铁观音来,我们边品茶边聊闽南文化。做外贸的小林突然说:"这茶的回甘,让我想起上次您讲的'大音希声'——好东西都在后头等着呢。"
窗外梧桐叶飘到茶台上,李老师轻轻拂开:"你看,这就是'一期一会'。"我们顿时都静下来。在茶香书影间,突然懂得了何为活在当下。或许这就是磐石喝茶上课群最珍贵的地方——让学习回归本该有的从容模样。
如今每次路过茶室,总能看见新老面孔围着茶桌。有时在临《兰亭序》,有时在讨论植物养护。紫砂壶嘴飘出的白雾袅袅上升,仿佛那些被茶水浸润过的知识,也正悄悄化作我们生命中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