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大学城有学生出来做吗,大学城学生有出来活动的吗
最近路过昌邑大学城,总听到有人在问:昌邑大学城有学生出来做吗?这话听着有点含糊,但仔细想想,大家真正关心的其实是大学城的烟火气还在不在。毕竟过去叁年,校园管理比较严格,很多商铺老板都在盼着学生们重新活跃起来。
傍晚时分,我特意去大学城周边转了转。烤肉摊的老板正忙着生火,他擦了擦汗说:“最近确实看到不少生面孔,叁五成群地来买串儿。”话音刚落,几个背着书包的男生就凑到摊前,熟练地点起了烤冷面。顺着小吃街往里走,奶茶店门口已经排起了小队,穿闯碍制服的女生正凑在一起看手机,时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
校园周边的变化
文具店的王阿姨倒是提起另一件事:“现在学生和以前不太一样了。周末确实能看到更多学生出门,但周一到周五晚上,很多人选择待在校园里。”她指了指对面新开的自习室,“那儿倒是天天满座,现在的孩子更懂得规划时间了。”
在篮球场边遇到个大叁学生,他边系鞋带边说:“其实我们挺愿意出来的,就是现在习惯变了。比如明天要小组讨论,我们就会约在校外的咖啡馆;想运动就直接来球场。不像以前漫无目的地闲逛。”他笑着补充,“毕竟马上就要实习了,大家都开始为将来打算。”
说到大学城学生有出来活动的吗这个问题,外卖小哥可能最有发言权。正在取餐的小张告诉我:“下午四点后订单明显增多,主要是送往各大学宿舍。不过有意思的是,最近接到送往周边民宿的订单也变多了,都是学生聚会用的。”
晚风渐起时,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主干道上人流不如疫情前密集,但藏在巷子里的手工工作室、猫咖、桌游吧却格外热闹。这些需要提前预约的场所,反而成了现在学生们社交的新选择。
路过教学楼时,透过窗户能看到很多教室依然亮着灯。保安大叔靠在岗亭旁闲聊:“现在学生更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松,什么时候该用功。你看都八点多了,自习的学生还没走呢。”
回到最初的问题,昌邑大学城有学生出来做吗?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学生们的活动方式在变,但青春的热闹从未离开。只是这种热闹,现在可能藏在深夜自习室的灯光里,藏在预约制的工作坊里,藏在外卖小哥的保温箱里。大学城还是那个大学城,只是换了种方式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