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安丘大学城旁俗称炮楼
一个外号的生根发芽
在安丘大学城附近溜达,你要是跟人打听“炮楼”在哪儿,估计十个有八个本地学生或居民都能给你指个方向。这个称呼,可不是什么官方地名,它就这么口口相传,在大家的嘴边生了根,发了芽。我第一次听说的时候,脑子里立马浮现出战争片里那种高耸的军事碉堡,心里还犯嘀咕,这大学城边上,怎么还会有这老古董?
后来才搞明白,此“炮楼”非彼“炮楼”。大家伙儿说的,其实是那片区域几栋长得挺高的筒子楼。这些楼有些年头了,外表看起来方方正正,一层一层迭上去,窗户密密麻麻,在周围一片低矮的店铺和旧居民楼里,显得特别突兀,特别扎眼。你说,它像不像平原上立起来的一座孤零零的碉堡?这外号起得,还真是形象,带点调侃,但没什么恶意,就是大伙儿茶余饭后一个方便的代称。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一个地方的外号,往往比它的本名更有生命力。官方可能给它起了个什么“学苑公寓”或者“育才楼”之类文绉绉的名字,可学生们不买账啊,觉得拗口,没意思。反而是“炮楼”这个叫法,又顺口又传神,一下子就流行开了。它成了我们这些学生之间心照不宣的暗号——“晚上去炮楼那边吃烧烤啊?”“我快递寄到炮楼下面的超市了,帮我拿一下。”你看,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日常。
这片被称为“炮楼”的区域,可以说是我们大学城生活的一个缩影,充满了烟火气。楼底下,各种小店挤得满满当当。打印店老板永远在忙,快餐店的炒饭锅气十足,水果摊的老板娘会和熟客唠几句家常。傍晚时分,各种小吃摊子支棱起来,煎饼果子的滋啦声,铁板鱿鱼的香味,混杂着学生们的欢声笑语,那热闹劲儿,能把一天的疲惫都冲散。站在这片热闹之上,那几栋高高的“炮楼”,就像沉默的守护者,看着底下这鲜活的、流动的青春。
有时候我也会想,为什么偏偏是“炮楼”这个称呼留了下来?也许,它不仅仅是因为楼的外形。对于刚来这座城市求学的新生来说,这几栋高大的建筑,确实像地标一样,有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在陌生的环境里,找到一个清晰的坐标,心里就踏实了。从这个角度看,它还真有点“守卫”的意味,守卫着这一方小天地的热闹与平凡。
时间一年年过去,学生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炮楼”这个称呼,估计还会一直传下去。它承载的,是很多届学生共同的记忆。也许毕业多年后,偶然听到“炮楼”两个字,心里还会咯噔一下,想起楼下那家好吃的麻辣烫,想起和室友一起熬夜后出来觅食的深夜,想起那个在路灯下告别的夜晚。这些琐碎的、温暖的片段,都和这个有点奇怪的外号紧紧绑在了一起。
所以啊,你可别小看了“安丘大学城旁俗称炮楼”这几个字。它背后,是一整个活色生香的大学江湖,是无数年轻人走过的青春。哪天你要是路过那儿,不妨也抬头看看那几栋楼,感受一下那份独属于那里的、混杂着书香和油烟味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