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周边小巷游玩好去处

发布时间:2025-11-03 11:52:07 来源:原创内容

那天下午闲着没事,我忽然想起朋友提过潮州车站旁边藏着不少有意思的小巷子。反正离家不远,索性就溜达着过去了。没想到这一转,还真发现了个新天地。

从车站往西走个两百米,拐进一条叫打铁街的巷子,气氛立刻就不一样了。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两边是老式的骑楼,阳台上的绿植探出头来。最妙的是这里还真有个打铁铺子,老师傅拿着锤子叮叮当当敲打着烧红的铁块,火星四溅。他见我站在旁边看得出神,咧嘴一笑:“现在年轻人很少来看这个喽。”

巷子里的老手艺

往深处走,发现这些小巷子简直是个活生生的手艺博物馆。有个阿姨坐在家门口编织竹器,手指翻飞间,竹篾就变成了精致的篮子。隔壁的老先生在木窗后面专注地刻着印章,刻刀在石头上游走的声音特别治愈。我蹲在门口看了半天,他倒也不介意,偶尔还抬头跟我聊两句:“这条街上以前有七八家刻印的,现在只剩我这一家了。”

转个弯闻到一股特别的香气,跟着味道找过去,原来是家做传统香囊的小店。老板娘正在把晒干的草药装进绣花布袋里,说是端午要到了,这几天订香囊的人特别多。我买了个艾草味的挂在脖子上,清香能持续大半天。

走着走着有点渴,正好看见巷子尽头有家卖草粿的小摊。大叔舀起深褐色的草粿,撒上红糖粉,递过来时还嘱咐要趁热吃。坐在旁边的石凳上,凉丝丝的草粿滑进喉咙,顿时觉得这天气都没那么闷热了。

偶遇的小惊喜

最让我惊喜的是,在这些看似普通的小巷子里,每隔几步就能遇见让人眼前一亮的小店。有家书店兼卖手冲咖啡,书架都是旧门板改的;隔壁是年轻姑娘开的布艺工作室,挂满了她手工缝制的茶席和杯垫。在一家陶瓷工作室里,我甚至试着拉了会儿胚,虽然成品歪歪扭扭的,但店主还是很热心地帮我修整成形,说要烧制好了等我下次来取。

快到傍晚时分,巷子里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来,暖黄的光映在石板路上。路边小吃摊开始冒出热气,卖蚝烙的阿姨熟练地翻动着平底锅,煎粿摊前已经排起了小队。我跟着当地人买了份芋粿,外酥里嫩,站在街角就解决了晚餐。

其实要说这些小巷子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景点,倒也没有。但它们就是有种说不出的魅力——可能是老房子门窗上精致的木雕,可能是墙角突然冒出来的叁角梅,也可能是巷子深处传来的工夫茶香。每个转角都可能藏着意想不到的风景,这种感觉比去规划好的景区有意思多了。

天色渐暗,我顺着原路往回走。打铁铺已经收工了,刻印店的灯还亮着,老先生在灯下继续他的活计。这些藏在车站附近的小巷子,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看似不起眼,却流淌着最鲜活的生活气息。下次有朋友来潮州,除了去牌坊街,我一定要带他们来这些小巷子走走,尝尝刚出锅的粿条,听听打铁声,看看老手艺人是怎样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这些即将消失的技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