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喝茶上课群,藁城品茶学习交流圈
这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个挺有意思的群,叫“藁城喝茶上课群”,刚开始还以为是谁把聊天群名打错了。点进去才发现,原来真是个正儿八经的藁城品茶学习交流圈,群里每天热热闹闹的,比我们小区业主群活跃多了。
上周叁晚上,我跟着导航找到他们办活动的茶室。推门就闻到股桂花乌龙香,有个戴眼镜的大姐正在教大家温杯烫盏。她说这叫“春风拂面”,我心想这不就是掀开盖碗吹口气嘛。可别说,经她演示完,那个简单的动作还真带着点戏曲身段的韵味。
茶香里的慢时光
坐在我旁边的是个九零后程序员,他说来这儿比打游戏解压。只见他笨手笨脚地摆弄茶则,茶叶撒了一桌子。教茶道的老师倒也不急,慢悠悠地说:“咱们这个藁城喝茶上课群啊,不在乎泡得多标准,关键是让舌头记住好茶的味道。”这话让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奶奶用粗瓷碗泡的茉莉花茶,其实喝茶本就不该有那么多规矩。
后来见识了几次所谓的“高手过招”。有次两位老茶客为冲泡水温争得面红耳赤,一个坚持85度才能展现龙井的鲜爽,另一个非说沸水快冲才有茶气。结果你猜怎么着?最后两人交换着喝了对方的茶,居然都承认两种泡法各有千秋。这事儿要放网络论坛上,怕是要盖起几百楼的对骂,在茶桌前却变成相视一笑。
最近群里在传阅本旧茶谱,有人翻出个有意思的方子——用隔年武夷岩茶煮奶茶。试过的群友在群里发语音,声音都带着惊喜:“真是没想到!陈茶那股焙火味撞上牛奶,反而把茶香衬得更醇了。”这周六我们约好都带着自家陈茶去现场调配,看看能碰撞出什么新花样。
其实细想起来,这个藁城品茶学习交流圈最打动我的,是让很多像我这个年纪的人重新发现了生活的质感。现在大家总盯着手机屏幕,难得有机会围坐在茶桌前端起茶杯,看着茶叶在壶里慢慢舒展。有个总带着紫砂壶来的老爷子说得在理:“你们年轻人啊,是该学着把日子过得慢点儿。”
昨天我又去了那个熟悉的茶室,窗外银杏叶正黄。负责记账的姑娘在小黑板上写着下周活动:普洱熟茶品鉴专场。而我还在琢磨上次学到的“关公巡城”,手里的公道杯总是抖不稳当。不过没关系,反正下周叁还能再来,在这个飘着茶香的小天地里,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盏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