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火车站小巷子,火车站附近的小街巷
都匀火车站小巷子,藏着城市的另一面
每次从都匀火车站出来,我总不喜欢直接去大路上拦车。人潮涌向出租车上客点,或者挤向公交站台,那股急匆匆的劲儿,好像慢一步就会被这座城市甩开。我偏爱往旁边绕一绕,钻到火车站旁边那些小街巷里去。那里是另一个节奏,是都匀不那么急着展示给外人看的一面。
一拐进去,感觉整个世界就安静了下来。外面的车流声、广播声,瞬间被拉远了,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脚下的路可能不那么平整,是老式的水泥地,偶尔还有几块青石板嵌在里面,走起来有种特别的踏实感。两旁的房子都有些年头了,墙皮斑驳,露出里面砖头的颜色,反而显得真实。
这些都匀火车站小巷子里,藏着不少小店铺。有开了几十年的理发店,老师傅拿着推子,不紧不慢地给老街坊修剪头发,两人还能唠着家常。隔壁是小吃店,炉子上的蒸笼冒着白白的热气,带着米香和肉香,直往鼻子里钻。老板娘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摘菜,看见生面孔,会抬头友善地笑一下,又继续手里的活儿。这种生活气息,是大街上那些光鲜亮丽的店铺给不了的。
我漫无目的地走着,看见一位老人坐在自家门前,听着收音机里的戏曲,眯着眼睛,手指跟着节奏轻轻敲打膝盖。他在想什么呢?是在回忆年轻时也在这火车站附近的小街巷里奔跑的时光吗?这些巷子就像城市的记忆库,每一块砖,每一扇旧窗户,都存储着说不完的故事。
再往深处走,能听到火车进站的鸣笛声,嗡——,悠长而清晰。在这里听,和站在站台上听,感觉完全不同。站台上的鸣笛是催促,是出发的信号;而巷子里的鸣笛,像是背景音,是生活的一部分,提醒着人们外面世界的流动,却不打扰这里的宁静。有人从窗户探出头来,望一眼火车站的方向,又缩回去,继续看他的电视。他们早已习惯了这一切。
阳光透过高矮不一的楼房缝隙洒下来,在巷子里切出一块块光斑。小孩儿骑着小小的自行车从光斑上呼啸而过,留下一串清脆的笑声。几只土狗懒洋洋地趴在墙角,对我的经过爱答不理。时间在这里,仿佛走得慢了一些,允许人们发发呆,允许生活保留一些不那么规整,却充满人情味的角落。
我想,或许每座城市的火车站旁边,都有这样一片被忽略的天地。它们紧挨着迎来送往的喧嚣,自己却按照一种古老而从容的节奏呼吸着。这里是无数普通人日常的舞台,油盐酱醋,喜怒哀乐,都在这些都匀火车站小巷子里静静地上演。它没有宏伟的叙事,却构成了这座城市最坚实、最温暖的底色。
当我终于从巷子的另一头走出来,重新汇入主干道的车水马龙时,仿佛刚从一场短暂的梦境里醒来。身后的那片火车站附近的小街巷,依然静静地待在原地,守着它的旧时光和慢生活,也守着一份属于都匀的、独特的城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