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看是不是卖的,微信附近的人如何辨别真实意图
大理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看是不是卖的
最近在大理旅居,晚上闲着刷微信附近的人,发现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好多朋友都私信问我:这些头像靓丽的账号,到底该怎么判断对方来意?这事儿确实值得琢磨。
先说个前两天遇到的情况。晚上十点多刷到一个风景头像,刚打招呼对方就直接发来定位和价格表,连句寒暄都没有。这种来得太直白的,基本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了。正常交朋友的人,哪有这么着急谈交易的?
其实在古城这边待久了会发现,正经找玩伴的驴友,动态里基本都是苍山洱海的照片,偶尔发些聚餐、徒步的随拍。而那些可疑账号呢,动态要么是空白,要么全是精修自拍,配文也特别模式化,像是复制粘贴的。
有回我在叁月街附近吃饭,遇到个广东来的背包客。他说刚加上某个账号,对方叁句话不离"有偿陪伴",还不停追问酒店位置。这让他挺不舒服的,赶紧把对方删了。你们说,正经人谁会这么直奔主题啊?
现在辨别这类账号,我慢慢有了些心得。比如看回复速度,那些秒回标准话术的,多半是带着任务来的。再比如观察聊天节奏,正常人都会有情绪波动,而机械式应答的账号,感觉就像在跟客服对话。
当然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上周在才村码头认识个姑娘,原本以为又是来推销的,后来发现人家真是来写生的美院学生。现在想想,当时差点错过个有趣的朋友。
其实大理本地人有个土办法:看对方愿不愿意白天见面。那些只约深夜活动的,或者非要指定某个偏僻位置的,多少都有点问题。正常社交哪有这么多条条框框?
我认识个开民宿的白族大姐说得挺在理:"现在有些游客太着急了,想着几天就要体验完风花雪月。其实在大理,真正的缘分都是慢慢遇见的。"这话听着朴素,但仔细想想真是这个理。
最近发现个新情况,有些账号开始伪装成背包客,先跟你聊两天旅行见闻,然后突然转向敏感话题。这种更得留个心眼,毕竟正常人不会突然转变画风。
记得有次在人民路酒吧,听几个常驻大理的艺人聊天。他们说现在分辨账号,主要看对方是否愿意视频确认环境,或者能不能接受在古城公开场合见面。这些细节确实能说明很多问题。
可能有人会觉得,是不是太谨慎了?但说实话,在大理这种旅游城市,保持适当的警惕没什么不好。毕竟咱们来这儿是为了放松,可不是为了给自己添堵的。
这两天发现个规律:那些真实用户的微信运动步数通常比较稳定,偶尔还会给你的朋友圈点赞评论。而另类账号呢,要么隐藏了运动数据,要么互动起来特别刻意。
话说回来,这事儿也不能一概而论。就像昨天在洱海边认识的北京大叔,虽然开头问得直接了些,但人家真是来找人拼车环湖的。后来我们五六个人租了辆车,玩得特别尽兴。
现在我的经验是,别急着下结论,多观察几天总没错。真正想交朋友的人,不会计较这一时半会儿的。倒是那些特别着急的,往往经不起时间考验。
其实微信附近的人这个功能本身没问题,关键看怎么用。把它当成认识旅伴的工具挺好,但要是抱着其他心思,那可能就要失望了。
最近天气转凉,古城的游客少了些,倒是感觉社交环境清爽不少。看来季节变化也会影响这些账号的活动频率,这倒是个意外发现。
要是你们也来大理玩,遇到拿不准的情况,不妨先翻翻对方的朋友圈。如果内容跨度很大,有生活气息,那基本可以放心接触。要是只有美颜照片和暧昧文案,那就得多个心眼了。
其实最好的辨别方法,就是跟着感觉走。当你觉得对话哪里不对劲的时候,相信自己的直觉准没错。毕竟在大理这么美的地方,值得我们把时间留给真正有趣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