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火车站附近站街,火车站旁街边一瞥
那天下午四点多,我拎着行李从瑞昌站出来,打算在附近找个小馆子垫垫肚子。出站口对面的巷子飘来油渣香,就跟着香味往里走。
这条街真有意思,左边是新建的仿古屋檐,右边还留着九十年代的水磨石墙面。修车摊前放着凤凰自行车,隔壁奶茶店却响着电子音“您有新的订单”。穿校服的女孩蹲在路边喂橘猫,猫胖得像只毛绒靠垫。
街角缝纫铺
裁缝铺的阿姨正踩著老式缝纫机,针脚密得像下雨。她见我驻足,抬头笑笑:“改裤脚?五块钱。” 说话时也没停手,银针上下飞舞着。墙上挂着1988年的营业执照,黑白照片里扎着两条长辫子的姑娘,如今鬓角已有了白发。
我要了瓶汽水,坐在树荫下看她工作。有个大爷来取改好的工装裤,从兜里掏出用塑料袋包了叁层的零钱。两人为两块钱推来让去,最后阿姨把硬币塞回对方帆布包里:“下次带把青菜来就行。”
烟火黄昏
傍晚五点,整条街突然活络起来。放学的小孩举着棉花糖追逐,菜摊前响起扫码支付的提示音。烤红薯的大叔掀开铁桶,甜香混着炭火气漫开,刚好飘进瑞昌火车站候车厅敞开的窗户。
五金店老板在门口支起小桌,摆上青花瓷酒壶。他每天这个时辰雷打不动要喝两盅,配一碟酱油花生。见我好奇,便招呼:“自家酿的谷酒,来尝尝?” 酒液入喉温热,带着稻谷的醇厚。他说在这开了二十三年店,见证过站前广场扩建三次。
路灯渐次亮起时,我发现这条街的妙处——它既不是旅游手册里的景点,也不是网红打卡地。就是寻常人家过日子的模样,却比任何精致商圈都来得生动。水果摊的喇叭重复着“西瓜包甜”,音调里带着萍乡口音的拖腔。
准备离开时,缝纫铺阿姨追出来递给我落下的帽子。她丈夫正好端着饭盒送来晚饭,青椒炒肉的香气飘了半条街。我忽然明白,这条街的魅力不在别处,就在这些冒着热气的瞬间里。
火车站广播响起晚班车次信息,我又回头望了眼。暖黄灯光下,修鞋匠还在低头纳着鞋底,糖炒栗子的铁锅哗啦啦响。这条站在瑞昌火车站附近站街,像本翻旧了的连环画,每页都藏着市井人生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