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工作室外卖喝茶,共青城工作餐外卖品茶
说来也怪,最近我们工作室下午叁点半总有个固定节目——不知谁先带的头,茶水间的圆桌上渐渐摆满了各式茶饮。瓷杯里浮着碧螺春的嫩芽,马克杯中晃着蜜桃乌龙,偶尔还能见到同事小心翼翼地打开紫砂壶,老茶客的做派十足。
这茶香四溢的景象,倒让我想起上个月连续加班的日子。那天晚上九点多,设计组小王趴在桌上哀嚎:“再不喝口热乎的,设计图真要变成抽象画了。”话音刚落,他就掏出手机下了单。不到半小时,配送员提着保温袋出现在门口,袋子里装着刚沏好的正山小种,茶汤还烫着嘴。
工作间隙的喘息时刻
自从发现能点茶饮外卖,工作室的氛围悄悄变了。以前下午犯困时,大家不是灌咖啡就是猛掐大腿,现在倒好,整个团队围着茶水间挑茶叶。财务李姐最爱凤凰单丛,说那兰花香能让她对账时心平气和;程序小哥必点普洱,说浓酽的茶汤能帮他诲别产耻驳时保持清醒。
有意思的是,连工作餐都跟着变了口味。以前点麻辣烫、黄焖鸡的同事,现在会特意搭配清淡的简餐。“吃完重油重盐的,再品茶总觉得串味。”负责运营的小张这么解释,她最近常点素菜盒饭配白牡丹,说这样下午开会不容易犯食困。
有回客户突然来访,正巧赶上我们的“茶歇时间”。见我们不慌不忙地给客户也斟上一杯,对方打趣道:“你们这办公氛围,倒像茶馆会谈。”没想到这随意的喝茶闲聊,反而让合作谈得格外顺畅——后来客户透露,就是那杯恰到好处的金骏眉,让他觉得我们团队既专业又懂生活。
其实想想,这共青城工作室外卖喝茶的习惯,早已不只是解渴那么简单。就像前天暴雨,外卖延误了四十分钟,大家却都不急不躁。当配送员浑身湿透地把茶送到时,策划组长接过袋子先说:“师傅辛苦了,要不喝杯热茶再走?”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方寸茶香里,藏着比茶水更暖的东西。
现在每周五的茶会成了固定项目,95后的实习生甚至搞起了“茶叶测评”,用电子表格记录不同茶铺的口感。看着她认真比较第叁泡的茶汤颜色,老张感慨:“咱们这共青城工作餐外卖品茶,都快喝出专业水准了。”窗外梧桐叶沙沙响,屋里茶气袅袅,键盘声都变得轻柔许多。
昨天看到新来的实习生把冷泡茶装进玻璃瓶,瓶壁上凝着细密水珠。她笑着说这样带着去开会,比喝饮料舒服多了。或许要不了多久,这种带着茶香的工作方式,又会催生出什么新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