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哪里有站小巷子的,莆田站附近巷子位置在哪
初到莆田站,有点摸不着北
刚出莆田站,太阳明晃晃的,眼前是宽阔的广场和来回穿梭的车流。我拉着行李箱,心里头琢磨着的头等大事,不是去找酒店,而是想找个地方先解决肚子问题。火车站周边的馆子吧,你懂的,价格有点烫手,味道也通常就那么回事。我寻思着,能不能钻钻小巷子,找点本地人才知道的风味?可这举目望去,都是大马路,心里直犯嘀咕:莆田哪里有站小巷子的呢?这念头一冒出来,就刹不住车了。
我试着往车站侧面走,绕过那个巨大的停车场。哎,你别说,还真让我发现了一条小道,像是两栋大楼之间留出的缝隙。探头往里一瞧,里面别有洞天,和外面车水马龙的世界完全是两个样。路面变窄了,也安静了许多,阳光透过高楼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旁边停着些电动车,偶尔有居民提着菜篮子慢悠悠地走过。
顺着这条小道往里走,空气里渐渐飘来了食物的香气。是那种家常炒菜的锅气,混着一点点炖汤的醇厚,闻着就让人安心。我加快了点脚步,拐了个弯,眼前一下子热闹起来。几家小餐馆紧挨着开着,招牌都不大,有的甚至就用红纸黑字简单写着“卤面”、“炝肉”。门口摆着几张矮桌子,有几个看着像附近干活的人正埋头吃着,那吸溜面条的声音,听着就香。
我找了家人稍多的店坐下,点了个莆田特色的卤面。等面的功夫,我和老板闲聊,问他这巷子叫啥名。老板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笑着说:“这儿啊,没大名,我们管这儿叫‘站后头’。好多刚下火车的人,像你一样,摸摸索索就找过来了。”我心里一动,这不就正是我想找的地方吗?那种脱离了千篇一律的连锁店,带着点市井烟火气的真实莆田味道。
巷子里的风景,是生活的本来样子
吃饱喝足,我有了精神,干脆就在这片巷子里漫无目的地闲逛起来。这片区域比我想象的要大,纵横交错着好几条窄巷,像城市的毛细血管。这里不像主干道那样光鲜亮丽,墙皮有些剥落,电线在头顶交织,但充满了生活气息。五金店、杂货铺、理发店……应有尽有,价格也实在。店主们有的在门口下棋,有的坐在椅子上听广播,节奏缓慢而舒适。
我注意到,除了像我这样的外来客,这里来往的多是住了些年头的老居民。他们见面会互相点头打招呼,聊上几句家长里短。这种熟人社会的氛围,在大城市里已经很少感受到了。我站在一个岔路口,心里又想起了那个问题:莆田站附近巷子位置在哪?现在看来,答案不是一个具体的地图坐标,而是一种感觉。它就藏在车站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角落后面,需要你稍微离开主路,多走几步,才能发现这片充满温情的天地。
在一家卖传统小吃的小摊前,我停了下来。摊主是位大娘,正在炸着一种金黄色的米糕,香味扑鼻。我买了一块,边吃边和她搭话。大娘很健谈,告诉我她在这住了快叁十年,眼看着车站越建越大,但这片老巷子还是老样子。“别看样子旧,东西实在,人也实在。”她这话,我挺赞同的。对于一个地方的理解,有时候恰恰需要走进这样的巷子,看看人们日常是怎么过日子的。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巷子里的灯次第亮起,不是那种刺眼的白炽光,而是暖黄色的灯光,从一个个窗户和店铺里透出来,显得格外温馨。餐馆门口的客人也多了起来,吵吵嚷嚷的,满是人间烟火气。我站在明暗交界处,一边是灯火通明、秩序井然的现代车站,一边是光影摇曳、充满故事的老旧巷弄,这种感觉很奇妙。
这一下午的闲逛,让我对莆田站的印象立体了很多。它不只是一个交通枢纽,它的周边还维系着一个活生生的、充满细节的社区。下次如果再有人问起,我想我可能会这样告诉他:如果你有时间,不妨在出站后别急着赶路,试着往边上多走几步,绕到那些大楼的背后去看一看。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份不经意间发现的、带着锅气和人情味的寻常风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