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品茶上课工作室,都江堰茶艺课堂学习
路过都江堰的老街,转角处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招牌——"都江堰品茶上课工作室"。推门进去,正好碰见几位学员围着长桌听老师讲解绿茶冲泡手法,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茶香。
穿棉麻衫的茶艺师见我好奇,笑着递来一杯刚沏好的竹叶青。"我们这儿和普通茶室不太一样,很多人是专门来上课的。"她指着墙上贴的课程表,"从认茶具到行茶礼,从水温控制到注水手法,每期都排得满满当当。"
茶汤里的时光
坐在靠窗的位置,看见有位大姐正小心翼翼地练习"凤凰叁点头"。水壶一起一落,水流在空中划出叁道弧线,准确注入茶盏。"这手法我练了两个月。"她不好意思地擦擦手,"刚开始总洒得到处都是,现在总算像点样子了。"
旁边戴眼镜的年轻人接话:"我来这儿最初是为了戒手机瘾。没想到泡茶比打游戏还考验专注力——水温差一度,浸泡时间差五秒,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他转动着手中的建盏,"慢慢的,居然能品出不同山场水仙的岩韵区别了。"
工作室主理人张老师路过时插了句话:"现代人太需要慢下来了。你看我们这儿的学员,有公司高管来放松神经的,有宝妈来找回自己的,还有情侣来培养默契的。每片茶叶都在教我们怎么和生活相处。"
从茶杯到生活
第二次去正好遇上都江堰茶艺课堂学习的实践课。学员们要把课堂学的茶道知识带到青城山下的茶农家。沿着石板路往山里走,采茶阿姨教我们辨认茶树顶端的"一芽一叶"。
"你们工作室来的学员都特别认真。"茶农老陈边炒茶边说,"上次那个小姑娘,为了掌握炒青火候,手上烫出泡都不肯停。"铁锅里的茶叶噼啪作响,青草气渐渐变成炒米香。
回程时遇见常来上课的退休教师王阿姨,她拎着刚买的茶具准备去朋友家分享。"以前聚会就是打麻将,现在我们都改成喝茶聊天。上次还按宋代点茶法试着打沫,虽然手法生疏,但大家笑得特别开心。"
夜幕降临前的都江堰品茶上课工作室依然热闹。新来的学员在练习盖碗不烫手的"叁指法",进阶班的在讨论如何用紫砂壶泡出普洱的陈韵。窗外是千年水利工程潺潺水声,屋里茶香袅袅,仿佛听见时光在茶杯里轻轻转身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