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大学门口暗号变了,校门口暗号换新了
最近路过清镇大学东门的时候,发现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那天我刚要进校门,就听见前面两个学生在嘀咕什么"银杏黄了",保安大叔居然笑着就放行了。这要搁以前,不是得刷学生证嘛?我站在门口愣了半天,心里直犯嘀咕:这清镇大学门口的暗号,什么时候悄悄换了一套?
记得去年这时候,学生间流传的还是"湖畔柳絮飞"这样的接头暗语。那时候总能看到几个外校学生站在保安亭旁边抓耳挠腮,就是因为对不上最新暗号。现在倒好,直接换成"银杏黄了"——要我说这新暗号还挺应景,行政楼前那排银杏树可不正是金灿灿的时候。
暗号里的青春记忆
说来也怪,清镇大学这个传统都延续十来年了。我读书那会儿,暗号还是"图书馆亮灯",因为那时候新图书馆刚建成,彻夜通明的灯光成了学校里最显眼的标志。现在毕业多年的学长学姐回母校,偶尔还会下意识说出当年的暗号,把现在的保安搞得一头雾水。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暗号就像在给每个时期的校园生活做标记。疫情那会儿用的是"口罩要戴好",后来改成"樱花开了",再到现在的"银杏黄了"。每次清镇大学门口暗号变了,总能看出些校园里正在发生的新变化。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些暗号比校史馆里的老照片还要鲜活。
前两天在食堂吃饭,听见隔壁桌几个新生在讨论怎么记住最新暗号。有个女生说她把手机锁屏换成了银杏树的照片,还有个男生在课本扉页上写了密密麻麻的提示。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忽然觉得这种看似麻烦的传统,反倒成了大学生活里特别的调味剂。
新旧暗号的交替
不过要说这校门口暗号换新了,还真给不少人带来了困扰。上周就碰见个返校的研究生学长,在门口和保安僵持了老半天。他自信满满地说出叁年前的暗号"梧桐叶落",结果保安大叔直摇头。最后还是辅导员路过,才把他给"捞"了进来。
保安老李和我熟了之后悄悄告诉我,其实他们每个月都要开一次会,统一学习最新的暗号变化。“现在这些孩子脑子活络得很,”他一边整理着登记本一边说,“有时候暗号变得比天气预报还快。”据说上个月还有学生自发编了份《暗号更新指南》,在朋友圈里传得挺火。
我发现在这些看似随意的暗号背后,藏着很多只有本校学生才懂的梗。比如去年用的“二食堂装修”,就是因为二食堂真的在改造;前年的“操场翻新”,也是跟着实际工程走的。这么说来,这些暗号倒成了记录校园变化的特殊日历。
最近天气转凉,行政楼前的银杏叶开始扑簌簌地往下掉。每次说出“银杏黄了”这个暗号时,我都不自觉地往那排银杏树看上一眼。或许等到寒冬来临,暗号又会变成“暖气开了”之类的吧。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变化,让每天进出校门都变成了值得期待的事。
昨天傍晚出门时,正好遇见几个外校学生在门口打听暗号。保安大叔故意板着脸说:“这个嘛,得靠你们自己领悟。”但眼尖的我发现,他悄悄指了指路边的银杏树。看着那几个学生恍然大悟的样子,突然觉得这个延续多年的传统,或许还会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