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同城饮茶,赤壁同城茶会相约
赤壁这座小城啊,总带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茶香。记得上周叁下班,老同学突然在微信上喊:"江边新开了家茶馆,去坐坐?"就这么简单一句话,竟让我放下手机发了会儿呆——是啊,多久没好好喝杯茶了?
顺着青石板路往江边走,晚风里飘着炒青的焦香。那家叫"云水间"的茶馆藏在梧桐树影里,推开木门,紫砂壶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老板是本地人,边烫茶杯边唠:"咱赤壁人喝茶不讲究排场,但求个舒服自在。"
茶香里的老时光
临窗的位置能望见赤壁矶头,江水在夕阳下泛着金鳞。隔壁桌的老先生慢悠悠沏着茶,茶汤在白瓷杯里转出琥珀色的光晕。他笑着跟我们搭话:"年轻时总往外面跑,现在觉得,还是回家乡喝茶最熨帖。"
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总带我去老茶馆听评书。穿堂风摇着竹帘,说书先生醒木一拍,叁国故事就混着茶香飘满屋。如今虽说评书听不着了,但赤壁同城饮茶的习惯,倒像刻在基因里似的传承下来。
老同学点的凤凰单丛刚端上来,香气就撞了个满怀。他突然感慨:"你说怪不怪?在咖啡厅谈事总像赶场子,来这儿喝口茶,倒愿意静下心来聊点真心话。"
这话让我想起最近参加的赤壁同城茶会相约活动。那是在古城墙根儿下的院落里,二十来个陌生人因茶相聚。穿汉服的茶艺师演示宋代点茶时,斜阳正透过雕花窗棂,在茶筅打出的沫浡上跳舞。当时有个设计师姑娘说,她每周末都来参加茶会,不为社交,就想在茶雾里放空自己。
茶杯里的新相逢
现在赤壁的茶空间越来越有意思。有开在文创园里的现代茶室,也有守着老宅子的传统茶肆。上周去的那家"茶里巷",直接把春茶品鉴会办成了邻里聚会——李奶奶带来自己晒的桂花,王叔贡献了收藏的民国茶罐,我们这些年轻人反倒跟着长了不少见识。
老板说有个常客特别有意思,每到雨天的傍晚准来。也不约人,就守着二楼小隔间,边看江景边喝老荫茶。有回聊起来才知道,他是特意从武汉赶回来的:"在写字楼里喝再多精品咖啡,也比不上回家乡喝这口粗茶。"
其实想想,赤壁同城饮茶早不只是解渴那么简单。就像此刻,看着江面渔火点点,手里这杯茶仿佛能照见千古风流。茶凉了续,续了又凉,我们却从叁国赤壁聊到孩子上学,从工作烦恼谈到买房打算。
离开时已是星斗满天。老同学在茶馆门口拍我肩膀:"下回赤壁同城茶会相约,我把媳妇也带来?"我点头应着,回头望见茶馆暖黄的灯笼还在风里摇,像永远温着的一壶茶。
走在回家路上,手机弹出茶友群消息:周末茶会改在苏轼停舟的旧码头。我笑着锁屏,衣领上还沾着若有若无的茶香。这座小城的夜晚啊,总让人想起苏子那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如今还要添上:与故里之茶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