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学生品茶上课,校园茶艺融入课堂学习
乐清的一所中学最近出了件新鲜事儿——学生们居然在课堂上学起了品茶!这事儿听着挺有意思对吧?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围坐在茶席前,看着老师用青瓷盖碗冲泡龙井,教室里飘着淡淡的茶香,这画面跟咱们印象中的数学语文课可太不一样了。
说起来,这个茶艺课安排在每周叁下午,本来是综合实践课的时间。最初有家长嘀咕:“孩子们在学校泡茶喝茶,会不会耽误正课?”但没过多久,大家就发现了变化。那个以前坐不住的小王同学,现在能安静地跟着老师完成温杯、置茶、冲泡整套动作;还有几个总爱喝碳酸饮料的学生,居然开始自带茶水了。
茶香里的学问
您可别以为这就是玩玩儿。茶艺老师陈师傅——就是当地有名的茶人——会在课上讲很多门道。比如怎么分辨炒青和烘青的不同,为什么同一棵茶树上的叶子能做出绿茶红茶。有次他让同学们蒙眼闻香,那个总考第一名的学习委员竟然把铁观音认成了大红袍,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这种在茶香中学习的方式,反而让知识记得更牢了。
最让人惊喜的是,这个校园茶艺融入课堂学习的项目还衍生出了其他课程。语文老师带着学生读《茶经》片段,美术课上学起了茶具素描,连历史课都讲起了唐宋时期的茶马古道。同学们在周记里写:“原来一片茶叶背后有这么多故事。”
校长办公室放着学生们亲手制作的茶席设计图,有同学把乐清湾的海浪画在了茶盘上,还有的把雁荡山的云雾融进了茶席布置里。“我们不只是教泡茶,”校长说着,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是想让孩子们在茶道中体会专注、尊重这些品质。您看,他们现在端茶杯的姿势都透着认真劲儿。”
春天的茶园实践活动更是让同学们开了眼界。他们戴着斗笠,跟着茶农学习采摘明前茶。有个女生悄悄说,她第一次发现茶树新芽摸着像婴儿的皮肤那么柔嫩。回校后,他们把自己采的茶叶炒制封装,贴上手写标签送给父母。好多家长反映,这是收到过最特别的礼物。
如今走在校园里,偶尔能看见几个学生在走廊的茶艺角练习。水壶咕嘟咕嘟地响着,他们不慌不忙地注水、出汤,那架势还真像那么回事儿。这种乐清学生品茶上课的新模式,正在悄悄改变着校园生活的节奏。或许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候慢下来,反而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