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阜康少年少女互动日常
阜康中学的操场边上,总能看到男生女生凑在一起讨论习题的身影。昨天下午放学时,我看见小雨和几个男生围坐在梧桐树下,笔记本摊在石桌上,时不时传来恍然大悟的感叹。这种男生女生一起学习的场景,现在真是越来越常见了。
说来挺有意思的,记得我们刚上初一那会儿,男生女生还习惯各自扎堆。教室里总能看到男生聚在后排讨论游戏,女生围在前排分享小说。不过最近这一年,情况悄悄发生了变化。
从分组实验到课后学习
变化大概是从生物课的分组实验开始的。李老师把男生女生混编成小组,要求共同完成植物标本制作。刚开始大家还挺拘束的,男生负责采集叶片,女生负责整理记录,分工明确得像两条平行线。不过就在制作标本的过程中,不知道谁先发现了对方的优点——男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正好弥补了女生在操作上的小心翼翼,而女生细心记录的特长又帮男生补上了总是漏掉的实验细节。
这种互补的效果慢慢延伸到了日常学习里。比如我们班的数学课代表小凯,以前遇到难题就自己闷头苦想,现在会主动去找语文课代表小雨讨论。用他的话说:“女生的解题思路有时候特别巧妙,能打开新思路。”而小雨也说男生的逻辑思维能帮她理清头绪。这样的互动让学习变得轻松不少。
上周叁的自习课上,我还看到几个男生女生在排练英语话剧。他们分配角色时那个认真劲儿,比考试前复习还要投入。负责导演的体育委员一边比划一边说:“女生发音标准,男生表演放得开,这样组合效果最好。”说着说着自己都笑了。
校园里的新风景
现在走在校园里,经常能看到男生女生在一起讨论问题。图书馆的角落,操场的看台,甚至食堂的餐桌,都成了他们交流学习的地方。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学习上,连班级活动也变得不一样了。
上个月准备校园文化节的时候,文艺委员组织了个策划小组,特意让男生女生都参加。没想到这个决定让今年的节目特别出彩——男生想出来的趣味运动项目,加上女生设计的装饰方案,让班级展区成了最受欢迎的地方。班长在总结会上开玩笑说:“这叫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不过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前天在物理实验室看到的一幕。几个男生女生正在做电路实验,其中一个女生小心翼翼地连接导线,旁边的男生举着电路图仔细对照。当他们成功让小灯泡亮起来时,整个小组都欢呼起来。那个瞬间,我感觉他们眼里的光芒比实验用的灯泡还要亮。
这样的阜康少年少女互动日常,正在让我们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知道明年这个时候,又会有怎样新的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