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乐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炮楼别称的大学城区域

发布时间:2025-11-03 04:41:04 来源:原创内容

那个被叫做“炮楼”的地方

第一次听说“炮楼”这个称呼,还是刚来博乐大学报到那会儿。学长帮我拖着行李箱,随手往东门对面那片密集的居民楼一指:“喏,那边就是‘炮楼’,咱们学生租房最爱去的地儿。”我愣了一下,这名字起得可真够特别的。

后来待久了才明白,这片大学城周边的出租房区域,几乎没人用正式名称称呼它。你说“学苑小区”可能没人反应过来,但一提“炮楼”,大家都会露出心领神会的表情。这个别称在学生们口中传了一届又一届,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暗号。

说起来,“炮楼”这片区域挺有意思的。楼房确实建得密集,一栋挨着一栋,从远处看,还真有点像军事据点里的瞭望塔。但走近了看,阳台上晾着的牛仔裤、窗口飘出的饭菜香,又让这些建筑充满了生活气息。傍晚时分,你能看见刚下课的学生叁叁两两往回走,手里还提着从超市买的零食。

我大二那年也在“炮楼”住过一阵子。那是个不到二十平的单间,虽然简陋,却是我第一个完全独立的空间。记得隔壁住着几个美术系的同学,他们的阳台上总是堆着画框;楼下则是一对考研的情侣,每天准时去图书馆占座。深夜写论文累了,站在窗前能看到不少亮着的灯,想必都是和我一样在熬夜奋斗的同学。这种彼此陪伴的感觉很奇妙,虽然互不相识,却共享着相似的节奏。

这片大学城区域承载了太多学生的记忆。有人在这里学会了独立生活,第一次自己交水电费;有人在这里经历了成长的烦恼,为未来的选择迷茫;也有人在这里收获了友谊甚至爱情。那些看似普通的楼道、小店、转角,都可能藏着某个人的青春故事。

当然,“炮楼”的生活并非完美。隔音效果差是通病,偶尔能听见邻居的谈话声;高峰期等电梯需要耐心;还有那些年我们互相提醒的“防跳闸”技巧——毕竟同时开空调和热水器可不是明智之举。但这些小小的不便,现在回想起来,反而成了记忆中有趣的部分。

如今毕业多年,偶尔路过那片大学城区域,还是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楼还是那些楼,只是里面住着的换了一批又一批年轻面孔。不知道现在的学生是否还沿用着“炮楼”这个称呼,是否也在那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那片被我们戏称为“炮楼”的建筑群,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物理意义,成了我们这代学子共同记忆的载体。

有时候想想,每个学校大概都有这样一些特别的地标,它们可能有着不太雅观甚至奇怪的别称,却真实地记录着学生时代的生活轨迹。这些称呼不会被写进校史,却在一届届学生的口耳相传中获得了生命力。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