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学生高价通话事件
这事儿听起来还真有点离谱,你说现在的中学生,打个电话能花掉八百块?我头回在家长群里听说的时候,还以为是哪个孩子偷拿家里钱充游戏币了呢。
隔壁单元张姐上周在菜市场逮着我就倒苦水,说她闺女躲在被窝里跟同学打了叁小时电话,月底话费账单过来差点没把她气晕过去。她举着手机给我看通话记录:“你看看,从晚上十点打到凌晨一点,叁个钟头啊!现在这些孩子怎么回事?”
电话两头的秘密
后来我特意找了在学校当班主任的老同学打听,这才弄明白。原来那枣阳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不是普通聊天,是几个孩子约着一起请了个高价家教,在电话里头讲考试重点。你说现在这孩子也真能想办法,家教上门怕被邻居看见,视频上课又怕爸妈查岗,就想出这么个“纯语音辅导”的招。
那孩子后来跟家长交代,说期末考试压力太大了,班上好几个同学都找了外校老师补课。他听着着急,又不敢直接跟家里要钱,就把过年攒的压岁钱全搭进去了。
这事儿在学校传开后,老师们也挺头疼。王老师跟我说:“现在这些学生高价通话事件背后,其实是教育资源分配的老问题。好老师就那么多,家长孩子都挤破头,可不就催生出这些奇奇怪怪的法子么?”
不过话说回来,叁个小时八百块,这价钱都快赶上公司培训了。我邻居家上初叁的小伙子听完直咂嘴:“这也太贵了吧?我们平时都是几个人凑钱请老师,均摊下来一人也就几十块。”
看来这已经不是个例了,孩子们中间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补课经济体系”。
藏在电话里的焦虑
放下电话费的事儿不说,我更关心的是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记得我们上学那会儿,晚上打个电话也就是聊聊天、对对作业,哪会为学习的事情熬夜到凌晨?
李阿姨家儿子跟我说了实话:“阿姨,现在竞争太激烈了。我们班前二十名的都在补课,你不补就落后了。有时候遇到难题,学校里老师讲得快,回家爸妈又不会,除了找补习老师还能找谁?”
这话听着让人怪心疼的。你说这些半大孩子,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现在却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学习困境,甚至不惜花大价钱。那个枣阳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背后,藏着的是现在孩子们普遍的学习焦虑。
而且你想啊,这些孩子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家长?恐怕是知道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开不了这个口。这么小的年纪就开始为钱发愁,为学习焦虑,想想都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现在很多家长都在反思,是不是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张姐后来也跟我说,她没狠狠批评女儿,反而跟她长谈了一次,约好以后学习上有困难直接说,家里想办法解决,别再自己偷偷摸摸找门路了。
其实啊,孩子愿意学习是好事,但用这种方式,既花了冤枉钱,效果也未必好。关键是得让孩子们明白,学习不是单打独斗的事,遇到困难可以大大方方地求助。
这件事给很多家长提了个醒——咱们得多关心孩子心里的想法,别等到他们用这种极端方式解决问题时才发现问题。毕竟,谁都不希望再听到类似的学生高价通话事件了,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