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400一次的快餐是不是有点贵,同城快餐价格引发热议
街边偶遇的价目表
昨天下班路过建设路,看见一家新开的快餐店,玻璃门上贴着一张醒目的红色价目表。"华蓥400一次的快餐"这几个字写得特别大,我愣在门口反复看了叁遍。心里直嘀咕:现在吃个快餐都这么费钱了吗?
正好隔壁理发店的王师傅在门口抽烟,我凑过去指着价目表问他:"这价格是写错了吧?"王师傅吐了个烟圈,笑着摇头:"没写错,开业叁天了,就这个价。刚开始大家都以为多看个零,后来才发现人家卖的是精品套餐。"
邻里之间的议论纷纷
这事儿很快就在街坊邻居间传开了。买菜回来的张阿姨拎着菜篮子站在店门口直撇嘴:"四百块够我买一个礼拜的菜了,现在年轻人真是敢要价。"旁边几个外卖小哥凑在一起看热闹,有个小伙子插话:"别说,还真有人点单,我昨天就送了两份到对面写字楼。"
说起来,咱们这小城平均工资也就叁四千,花十分之一的收入吃顿快餐,确实让人心里打鼓。不过店里那个穿着白色厨师服的小伙子倒是挺自信,他说他们的食材都是当天从成都空运来的,厨师还是特地从五星级酒店请来的。
我寻思着,现在生活条件是好了,可这消费档次怎么就跟坐火箭似的往上窜呢?记得前两年,街上最贵的盒饭也才卖二十五块,这才多久工夫,价钱就翻了多少倍。
实惠与品质的天平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跟同事聊起这事。九零后的小刘觉得挺正常:"现在啥不涨价啊?只要东西真材实料,明码标价,有人愿意买单就行。"可老李不同意:"再怎么说也就是个快餐,卖这个价确实离谱,都能去大酒店吃自助餐了。"
这话让我想起上周去菜市场,猪肉都涨到叁十多一斤了。说起来,现在啥都在涨,可工资涨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物价。特别是这同城快餐价格,不知不觉就水涨船高,前两天看外卖软件,随随便便点个像样的套餐都得五六十。
不过话说回来,贵不贵的,还得看值不值。要是真用最好的原料,请最好的师傅,那成本确实低不了。可问题是谁能保证这四百块钱真的都花在食材和手艺上了呢?
市场给出的答案
下午我又特意绕到那家店门口看了看,意外的是还真有客人。一对年轻情侣刚从店里出来,手里提着精致的包装袋。我忍不住上前搭话,姑娘倒是挺爽快:"偶尔奢侈一回呗,就当过节了。尝个新鲜,味道确实不错,但要说天天吃,那可真吃不起。"
店老板趁着空闲在门口透气,叁十出头的年纪,戴着黑框眼镜。他说开店前做过市场调研,发现现在年轻人虽然看重价格,但更注重品质和体验。"我们瞄准的就是那些愿意为更好体验买单的顾客。"
这话让我琢磨了好久。现在做生意确实跟以前不一样了,不是光便宜就有人买账。但是咱这普通老百姓过日子,该精打细算的还得精打细算。这华蓥400一次的快餐,说到底就是个选择问题,有人图个实惠,有人追求品质,各取所需罢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街边各式各样的餐馆,从十块的牛肉面到四百的快餐,应有尽有。忽然觉得,或许这就是现在的常态——市场在细分,顾客在分流,再贵的馆子也有人光顾,再便宜的摊子也不缺生意。至于值不值,那就要看每个人心里的那杆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