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小粉灯一条街,当阳粉色灯光街区
当阳小粉灯一条街,这名字听着就透着股亲切劲儿。傍晚时分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走,两旁老房子的屋檐下渐次亮起柔和的粉色灯光,像给整条街披上了件温柔的薄纱。
记得第一次来这儿是个偶然。那天我拐进这条巷子纯粹是为了躲雨,没想到撞见了这幅光景。雨丝在粉色的光晕里飘着,竟然不像下雨,倒像谁在天上撒花瓣。街角卖糖画的老爷子不慌不忙地收拾摊子,笑眯眯地说:“急啥,这雨啊,下不久。”他那糖画摊子旁也挂着一盏小粉灯,照着晶莹剔透的糖画,特别好看。
这条街的白天和晚上
白天再来,才发现当阳粉色灯光街区完全是另一番模样。阳光透过老槐树的叶子洒下来,斑斑点点地落在石板路上。那些晚上发出温柔光芒的小粉灯,白天看着就是普通的纸质灯笼,静静地挂在每家每户门前。
街东头那家豆腐脑店,老板娘边擦桌子边和我聊天:“这灯啊,挂了有年头了。刚开始就几户人家挂,后来整条街都挂上了。”她指了指对面新开的文创小店,“连年轻人也喜欢,说这粉色看着暖心。”
确实,走在当阳小粉灯一条街上,你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这条街不长,从头走到尾也就十来分钟,可每条岔巷里都藏着故事。卖竹编的手艺人、做传统糕点的老师傅、还有那家总飘着墨香的书画装裱店,他们门前的粉色灯光在夜晚连成一片,成了这条街最温暖的风景。
住在街尾的李奶奶今年八十多了,她坐在自家门槛上缝衣服,手边的竹竿上就挑着一盏粉灯。“从我做姑娘时候就有了,”她眯着眼睛笑,“那会儿没现在这么亮,灯罩还是油纸的哩。”
夜色渐深时,整条当阳小粉灯一条街真正活了起来。不是那种喧闹的活法,而是一种带着生活气息的热闹。下班回来的人、吃完饭散步的人、专程来看灯的游客,都在粉色的光里慢慢走着。偶尔能听见谁家窗口飘出的电视声,或者妈妈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呼唤。
有意思的是,这粉色灯光看久了并不觉得腻,反而越看越舒服。它不像白炽灯那么刺眼,又没有霓虹灯那样张扬,就是安安静静地亮着,把整条街照得温馨又平和。有个带孩子来的爸爸说,他女儿特别喜欢这条街,每次来都要摸一摸那些灯笼,说像摸着温暖的云朵。
最近几年,这条街悄悄有了些变化。新开的咖啡馆在保留传统样式的同时,也在窗边挂起了小粉灯;年轻人开的民宿把粉灯元素做成了濒辞驳辞;就连街口那家几十年历史的老理发店,也依然在粉色的灯光下给老顾客理发刮脸。新与旧在这片粉色光晕里融合得恰到好处。
今晚我又来到这条街,站在街心四下望去,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这里。当阳小粉灯一条街不只是一条街,更像这座城市里一个温暖的角落。它用最朴素的方式提醒着每个路过的人——生活可以慢一点,再慢一点,在温柔的粉色灯光里,找到那份久违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