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男人常逛的马鞍山巷子
要说马鞍山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还得是老钢厂后头那条青石路。白天看着不起眼,一到傍晚就热闹起来,路灯还没亮透,巷口老陈的烧烤摊已经支起了遮阳棚,铁架上滋滋冒着青烟。
巷子窄,两边挤着十来家小店。修鞋的张师傅总在窗边摆弄那只养了八年的画眉,鸟笼擦得锃亮;隔壁理发店永远放着九十年代的流行歌,王师傅拿着推子对客人们说:"咱们这辈人,就习惯这调调。"最里头是家旧书店,老板老周收留着各种泛黄的武侠小说,他说马鞍山的男人啊,心里都住着个侠客。
巷子里的烟火人生
下班时间,穿工装的男人叁叁两两晃进来。44岁的老李在钢厂干了二十年,照例先到修车铺给自行车打气。"这儿不像商场,不用想着买啥,就是走走。"他停在旧书店门口翻了翻《倚天屠龙记》,最后却买了本《家常菜叁百样》。老周笑道:"现在都学做饭了?"老李挠头:"媳妇上夜班,得给孩子弄吃的。"
巷子中段的棋摊永远围着一圈人。下棋的默默落子,看棋的比局中人还急。"走车啊!""别听他的,上马!"争得面红耳赤时,烧烤摊老陈端着羊肉串过来打圆场:"吃完再吵,凉了就不香了。"
新来的小赵才二十叁,第一次被师傅带来时还嘀咕:"这破巷子有啥好逛的。"现在却成了常客,最近总躲在巷尾打电话。老师傅们相视一笑——准是谈恋爱了,找安静地方说悄悄话呢。
男人的避风港
雨天巷子格外安静,只剩理发店吹风机的声音。五十岁的刘师傅对着镜子感叹:"白头发又多了。"王师傅边剪边说:"咱这岁数,有点白头发才稳重。"剪完发的男人们总要在门口站会儿,看看雨丝飘过巷子尽头那棵老槐树。
这些男人常逛的马鞍山巷子,藏着说不尽的故事。修鞋的张师傅女儿考上了研究生,他偷偷在工具箱里藏了瓶好酒;书店老周的妻子前年走了,他却在书堆里找到了慰藉。他们很少说心里话,却在这条巷子里找到某种默契——那种属于男人的,沉默的陪伴。
夜深时,巷子渐渐安静。最后几个客人坐在烧烤摊前,酒杯碰出清脆声响。他们谈论着孩子的成绩、父母的体检报告、钢厂的轮班制度,还有年轻时梦想过的远方。路灯把身影拉得很长,仿佛这条男人常逛的马鞍山巷子,能一直走到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