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滁州少年每小时挣五十元
最近在滁州本地论坛里,有个帖子特别火。说的是一位14岁的初中生,靠给邻居家孩子辅导功课,每小时能挣50元。这事儿听着挺新鲜的不是?初中生自己还是个孩子呢,怎么就当起小老师来了?
我特意打听了一下,这孩子叫小磊,今年刚上初二。最初是楼下邻居王阿姨开玩笑说:“你家小磊数学这么好,干脆周末教教我家那小子呗,我们按课时付钱。”没想到这么一试,效果出奇地好。小磊讲题特别有耐心,总能用同龄人能理解的方式解释难题。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现在都有叁四个固定学生了。
这事儿靠谱吗
说实话,刚听说滁州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这个事儿,我心里直打鼓。这么小的孩子,能担起辅导别人的责任吗?可跟几位家长聊过之后,我的想法变了。李女士告诉我:“最初也担心过,但发现小磊特别认真,每次都会提前备课。而且孩子之间没有代沟,讲解起来反而比大人更容易理解。”
小磊自己也挺有想法:“刚开始就是帮个忙,后来发现当小老师挺锻炼人的。为了讲清楚一道题,自己得先学透学活。这半年我的数学成绩反而更好了。”说到这里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攒下的钱都交给妈妈存着,说将来上大学用。”
这种模式在滁州还真不是独一份。不少高年级学生都开始尝试做家教,收费从叁十到六十不等。家长们算过账,请大学生家教每小时要八十起步,请专业老师更贵。而请这些成绩优异的“小老师”,既实惠效果又好。
邻家少年的成长
小磊妈妈最初是反对的,怕影响孩子学习。后来发现,儿子为了当好小老师,学习更自觉了。“现在他写完作业还会主动找拓展题研究,说不能让学生问倒。零花钱都是自己挣的,买文具也懂得计划了。”看得出来,这位母亲话语里带着骄傲。
住在同小区的张老师对此很有感触:“教育本来就是相长的。小老师要组织语言、梳理思路,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而且这种同龄人之间的学习氛围更轻松,更容易激发兴趣。”
不过也有教育界人士提醒,低龄学生做家教要把握好度,不能本末倒置。最重要的是保证自己的学习和休息时间,把这件事作为社会实践来体验就好。
现在周末去小区花园,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几个孩子围坐在石桌旁,小磊正在白板上写写画画。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们身上,那认真的模样,还真有几分小老师的架势。这种滁州少年每小时挣五十元的经历,或许比赚到的零花钱本身更有价值。
看着这些孩子,我突然想到,或许我们低估了现在少年的能力和责任心。在他们这个年纪,需要的不仅是书本知识,更是这种真实的成长体验。毕竟,最好的学习从来都发生在生活里,而不是仅仅在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