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鄂尔多斯
这几天刷手机,总能看到“鄂尔多斯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这样的信息。说实话,第一次瞥见的时候,我手指头顿了一下,心里直犯嘀咕:这到底是个啥名堂?
说起来,微信这个附近人的功能,本来是为了让邻里之间多些联系。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味儿就有点变了。你打开附近人,划拉两下,总能碰见些莫名其妙的内容。就像这个“鄂尔多斯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乍一看让人摸不着头脑,细想之下又觉得不那么简单。
藏在模糊字眼背后的门道
我有个在鄂尔多斯做餐饮的朋友老李,前阵子还跟我吐槽这个事。他说现在有些同行也挺难的,正经生意不好做,就开始动这些歪脑筋。“你说这‘鄂尔多斯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不明不白的,正经人谁这么打广告啊?”老李抿了口茶,摇摇头,“可偏偏就有人信这个。”
我后来琢磨了一下,这种表述方式其实挺取巧的。它既不明确说提供什么服务,又给你留足了想象空间。叁百块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正好卡在让人有点心动又不会太肉疼的价位上。而且专门强调“微信附近人”,明显就是瞄准了本地人群。
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这样的信息能一直存在?也许就是因为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觉得“万一真的呢”?或者就是纯粹好奇,想看看叁百块到底能买到什么。这种心态,正好被那些发信息的人拿捏得死死的。
其实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正经生意谁会这么遮遮掩掩的?你要是开个按摩店,大可直说“专业推拿300元一次”;要是做家政服务,也能写“深度保洁300元”。偏偏要用“微信附近人”这么暧昧的说法,里面的门道不言自明。
记得上个月,小区业主群里还有人讨论这个事。王阿姨说她闺女就差点上当,好在及时拦住了。“现在的年轻人啊,就是太容易轻信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王阿姨说起来还心有余悸,“你说这‘鄂尔多斯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万一是骗子呢?到时候人财两空找谁说理去?”
这话说得在理。在网络上,特别是这种模糊的交易中,维权难度太大了。你连对方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不知道,真出了问题,报警都不好立案。而且这类交易往往游走在法律边缘,即便吃了亏,很多人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
我倒是觉得,与其在这些不靠谱的信息上浪费时间,不如实实在在做点正经事。鄂尔多斯正经的消费场所不少,叁百块钱能做的事多了去了。请朋友吃顿好的,看场电影,或者买本书充实自己,哪个不比在这种事情上冒险强?
再说了,现在网络监管越来越严格,这种打擦边球的行为迟早要被清理。到时候,那些抱着侥幸心理的人,恐怕就要为自己的冲动买单了。
所以啊,下次再看到“鄂尔多斯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这样的信息,我劝你还是直接划走。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不明不白的好事。守住自己的钱袋子,也守住做人的底线,这才是正经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