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学生600块钱随叫随到,高要学子600元随时服务
深夜里的那盏灯
前几天晚上十点多,我的电脑突然蓝屏,第二天还要交工作报告。急得我满头大汗,在朋友圈发了条求助。没过五分钟,楼下打印店老板发来消息:“我们这儿有个高要学生,专门帮人修电脑,600块钱随叫随到。”我将信将疑地打了电话,没想到十分钟后,真的有个背着工具包的男生敲门了。
他叫小李,是高要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的学生。一边重装系统一边跟我闲聊:“这学期开始接单的,攒钱给奶奶买按摩仪。”他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打,“好多同学都在做这种服务,反正年轻人熬夜惯了,能帮上忙又能挣钱。”
我突然想起自己上大学时,也经常半夜给同学修电脑,但从来没想过这能变成一门小生意。小李笑着说:“现在不一样啦,大家时间都宝贵,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我们学校好多同学都注册了这种服务,高要学生600块钱随叫随到,已经成了我们这小圈子的招牌了。”
装完系统,他仔细教我怎么备份文件,临走时还留下个小贴士:“下次遇到蓝屏,先按贵8试试安全模式。”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600块花的特别值。
校园里的“及时雨”
后来我特意去了解了下,发现这些学生提供的服务范围比想象中广得多。除了修电脑,还能帮忙做笔笔罢、拍短视频、甚至临时替补当活动主持人。高要学子600元随时服务的模式,已经在附近几个小区小有名气。
住在学林雅苑的张阿姨告诉我,上个月她女儿参加演讲比赛,临时需要改稿子,就是在学生服务群里找到的文笔好的同学。“那孩子真是细心,不仅改稿子,还陪着练习到晚上十一点。”张阿姨说着掏出手机,“我现在都直接推荐给邻居们,这些孩子靠谱。”
在校园旁的奶茶店里,我遇到正在接单的大二学生小陈。她刚给附近上班族做完一份产物介绍笔笔罢。“这学期靠这个已经攒够了去云南旅行的钱。”她吸了口奶茶,“不过最开心的不是赚钱,是客户说‘你们高要的学生真专业’。”
确实,这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正在用他们的方式,重新定义着“勤工俭学”这四个字。不再是简单的发传单、端盘子,而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能力。
教计算机的赵老师说,系里其实知道学生在做这些服务,不但不反对,还悄悄给了很多指导。“现在就业形势这么严峻,让学生提前接触真实的市场需求,比纸上谈兵有用多了。”
偶尔也能听到些不同的声音。比如有家长担心影响学习,或者觉得收费太高。但大多数人都承认,这种经历带给学生的成长,是课堂给不了的。毕竟,面对真实的客户需求和突发状况,需要的能力远比考试复杂得多。
上周我又遇到小李,他刚刚给一家小公司做完网站维护。“现在活越来越多了,打算组建个团队。”他说这话时眼睛发亮,完全不像个还没毕业的学生。或许这就是成长吧,在一次次被需要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夜幕降临,校园里的灯光渐次亮起。那些亮着灯的窗户后面,也许正有学生在回复客户消息,或者在赶制设计稿。他们用专业和热情,让“高要学子600元随时服务”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而成为了连接校园与社会的一座桥梁。
这座桥上,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在发生。就像昨天,小李兴奋地告诉我,他靠这半年攒的钱,终于给奶奶买到了那个按摩仪。而他的下一个目标,是给自己换台配置更好的电脑,这样才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