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品茶教室工作坊,张掖茶艺学习体验坊
走进张掖品茶教室工作坊,首先闻到的是一缕清雅的茶香,像是把整座茶山都搬进了这间明亮的教室。穿着棉麻茶服的老师正往白瓷壶里注水,热气袅袅升起时,她转头对刚坐定的学员们笑道:"今天我们先从最普通的玻璃杯开始泡——谁说好茶非得用名贵茶具呢?"这话瞬间让在场提着紫砂壶的茶友放松了肩膀。
西北的午后阳光穿过木格窗,在茶席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有位大姐第一次来参加张掖茶艺学习体验坊,小心翼翼地捏着闻香杯,生怕摔了这薄如蝉翼的瓷器。老师顺手递过粗陶茶盏:"用这个,景德镇的师傅特意留了磨砂手感,就是让茶汤在嘴里转得更自在。"
茶香里的河西走廊
当本地的叁炮台遇见福鼎的白牡丹,竟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滋味。老师拎着黄铜水壶穿梭在茶席间:"张掖人喝茶向来豪迈,可咱们的品茶教室工作坊偏要找回慢的乐趣。你看这茶汤颜色,是不是像极了丹霞日落时分的天色?"有个孩子凑近观察杯中金黄的茶汤,突然嚷道:"比阿妈煮的八宝茶清亮多啦!"满屋顿时漾起轻松的笑声。
在张掖茶艺学习体验坊的实践环节,穿汉服的姑娘摆弄茶则总带些局促。老师接过她手里的竹制茶拨,手腕轻转演示了个流畅的动作:"别把它当工具,就当是...嗯...在给茶叶挠痒痒。"这个俏皮的比喻让姑娘噗嗤笑出声,再试时动作果然舒展了许多。旁边的大爷跟着比划,茶针却碰倒了盖碗,老师顺手扶正:"好兆头,这叫碎碎平安——咱们这儿的规矩,茶具响了就要喝叁杯。"
茶筅搅动抹茶泛起碧波时,窗外忽然传来驼铃般的车铃声。老师停下点茶的动作侧耳倾听:"多应景。千百年前的商队带着茶饼经过张掖,现在咱们坐在品茶教室里,尝的倒是当年只有王公贵族才喝得起的味道。"她轻轻推过茶碗,抹茶沫细腻如丝绒,"尝尝看,是不是能品出丝绸之路的风沙味?"
新来的学员摆弄建水陶壶总找不到角度,水流忽大忽小。老师扶着他的手腕引导:"想象在给敦煌壁画里的飞天斟茶,得让水线像她的飘带。"当清亮的水柱终于稳稳落入杯中,整个茶席的人都屏息凝神。有人忽然发现茶台边缘刻着小小的骆驼图案,老师眨眨眼:"每个来张掖品茶教室工作坊结业的学员,都能得到这样定制的茶台——带着西北的印记回家。"
暮色渐浓时,茶席上摆出了张掖特制的红枣茶。老师倚着老榆木茶柜看学员们互相斟茶,有个姑娘正把新学的凤凰叁点头做得行云流水。"还记得你们刚进来时握杯子的样子吗?"她晃着杯中橙红的茶汤,"现在倒真有几分茶人的模样了。"窗台上晒着的普洱茶饼悄悄吸收着月光,像在酝酿下一个茶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