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品茶上课群,昌吉茶艺学习交流组
最近刷手机,总能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名字——昌吉品茶上课群。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就是被这个名字给吸引进去的。那天正好闲着,手指一滑就点了申请加入,没想到这一下,还真让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刚进群那会儿,我寻思这大概就是个普通的聊天群吧。结果进来没两天,群里就发了通知,说要组织第一次线下茶艺学习。我抱着凑热闹的心态报了名,心里还琢磨着:不就是泡个茶嘛,能有多大学问?
第一次遇见茶香
活动那天,我踩着点到了地方。一推门,淡淡的茶香就飘了过来,让人一下子静了下来。负责讲解的李老师已经在布置茶席了,她手法特别轻柔,一边摆弄茶具一边和我们唠嗑:“咱们这个昌吉茶艺学习交流组啊,就是想让大伙儿在喝茶的过程中找到点乐趣。”
那天学的是绿茶冲泡。李老师演示的时候,我注意到她每个动作都特别讲究——水温要控制在80度,注水要沿着杯壁缓缓而下,出汤的时间更是要精准到秒。“别小看这些细节,”她笑着说,“差一点,茶的味道可就差远了。”我跟着她的步骤试了试,结果手忙脚乱的,不是水太烫就是时间没掐准。
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大姐看我着急,乐呵呵地安慰道:“刚开始都这样,多练几次就顺手了。咱们这个昌吉品茶上课群经常办活动,你多来几次就熟了。”她这么一说,我心里那点不好意思顿时烟消云散。
慢慢品出滋味
打那以后,我算是迷上了这个昌吉茶艺学习交流组。每周的活动只要得空都会参加,渐渐认识了群里不少茶友。有退休的老教师,有开茶馆的老板,还有像我这样纯粹是来培养个爱好的上班族。
记得有次学泡乌龙茶,我才发现原来喝茶还有“凤凰叁点头”这样的讲究。就是把茶壶上下提拉叁次,既能让茶叶充分舒展,又代表着对客人的敬意。李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解释:“你们看,这泡茶啊,就像和人打交道,得用心,得知分寸。”
这话让我愣了半天。以前总觉得茶艺就是些花架子,可真上手了才发现,这里面藏着不少生活哲学。水温高低、时间长短、手法轻重,都在影响着最后那杯茶的味道。这不就跟我们过日子一个道理吗?火候到了,滋味自然就来了。
现在每逢周末,我都特别期待群里的活动。有时候是学习新的茶类,有时候就是简单地聚在一起品品茶、聊聊天。在这个昌吉品茶上课群里,大家不分年龄职业,都因为对茶的那点喜爱聚到一块儿。泡茶时安安静静,品茶时说说笑笑,那种氛围,真的让人特别放松。
前几天我又去参加活动,正巧碰上新人加入。看着他们手忙脚乱的样子,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刚来时的模样。这次轮到我当“老师”了,我耐心地教他们怎么温杯、怎么闻香、怎么品鉴,把自己在昌吉茶艺学习交流组里学到的那点本事都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出去。
说来也怪,就是这么个简单的爱好,却让我的生活变得有意思多了。以前周末不是宅家里就是逛商场,现在反而更愿意安安静静地泡上一壶茶,慢慢品,细细想。茶香氤氲中,很多想不通的事,好像也都渐渐明朗起来。
如果你也在昌吉,碰巧对茶感兴趣,或许可以来我们这儿看看。不需要什么基础,只要带着一颗愿意尝试的心就行。毕竟,好茶就像好朋友,得慢慢遇,慢慢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