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看是不是卖的,微信附近的人真实意图
最近和几个汨罗的老友喝茶,有人突然提到:你们刷微信附近的人时,有没有琢磨过那些打招呼的到底什么来路?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水里,大家都笑了——原来不止我一个人犯过嘀咕。
说来也巧,上周半夜我突然收到条好友申请。头像是个模糊的背影,地区写着汨罗,通过后第一句话就问“需要陪伴吗”。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心里咯噔一下:该不会碰上那种人了吧?
那些欲言又止的对话
其实在汨罗这样的小城,微信附近功能本该是邻里互助的桥梁。可我慢慢发现,有些对话总带着特定的节奏。比如对方会反复强调“晚上有空”,或者莫名发来价位表。有回我试探着问是不是做正经生意,对方立刻回了句“看你要哪种正经”,这绕弯子的话让人心里发毛。
有个在派出所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确实处理过通过附近的人进行非法交易的案子。他说这些人通常不会明说,但聊天时会用特定暗号,比如用水果代指服务项目,用“喝茶”暗示见面。不过他也提醒,别轻易把所有人都想歪——确实有不少微商只是热情过了头。
藏在表情包背后的试探
现在很多人学聪明了,开场白都是正经八百的“交个朋友”。可聊不到叁句就开始发暧昧表情包,或是突然问“哥哥要不要放松下”。这种试探像在打擦边球,既不留把柄又传递信号。我见过最绝的,是对方连续五天早晚安打卡,直到第六天才图穷匕见地问要不要“特殊服务”。
其实汨罗本地论坛早有人讨论过这个现象。有个网友总结得挺到位:正经人谁会在深夜十点后,用网红脸头像反复添加陌生异性?这话虽然武断,但确实道出了某些规律。
有次我故意装作不懂暗示,那个主动打招呼的账号立刻变得不耐烦:“不懂就算了,别耽误生意”。看,这不就透底了?
话说回来,咱们也不能草木皆兵。上周通过附近的人认识了个卖自制辣酱的阿姨,现在全家都爱上了她家的秘制口味。关键是要懂得分辨,那些叁句话不离转账、见面、开房的,多半不是善茬。
在这个智能手机长在手上的时代,或许我们该学会给虚拟社交留点白。下次再遇到可疑的打招呼,我的汨罗老乡们啊,不如就让它静静躺在验证消息里——毕竟窗外的汨罗江畔,多的是值得停下脚步的真实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