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站街快餐约学生,荆州学生快餐约见
最近路过荆州老城区,电线杆上总能看到些模模糊糊的小广告。有时候是手写的电话号码,有时候是印着模糊人影的卡片,上面写着些让人浮想联翩的话。这些广告总在深夜出现,又在清晨被保洁阿姨清理干净,周而复始得像是这座城市隐秘的脉搏。
巷子口卖热干面的老张说,他经常看到些穿着校服的半大孩子在这附近转悠。“都是些娃娃脸,背着书包,你说他们这个点不回家写作业,在这儿瞎晃啥?”老张一边捞着面条,一边摇头。有次下雨天,他看见个学生模样的男孩躲在屋檐下发抖,还是没忍住给了碗热汤。
夜幕下的影子
说实在的,谁没年轻过呢?我读书那会儿也叛逆,但顶多就是逃课去打游戏。现在这些孩子可不一样,手机一点就能约到人,随便找个奶茶店就能见面。有个在社区工作的朋友跟我说,他们最近调解过一桩纠纷,就是因为初中生用零花钱约了所谓的“快餐约会”,结果被对方骗了钱还不敢告诉家长。
这种“荆州学生快餐约见”的现象,说白了就是打着交友旗号的灰色交易。那些组织者狡猾得很,专门挑学校附近的商圈活动,用打折奶茶店、网吧包间当掩护。他们盯上的就是那些零花钱多又缺人管的孩子,有时候一顿火锅的钱就能约出来见个面。
我认识个高二男生小凯,他爸妈常年在深圳打工,平时就寄宿在老师家。有次他偷偷跟我说,他们班至少有五六个同学试过这种“快餐约会”。“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有人请客吃饭还能拿零花钱,何乐而不为?”他说这话时满不在乎的表情,让我心里咯噔一下。
更让人担心的是,现在连初中生都开始模仿这种模式。孩子们把这种约会当成炫耀的资本,在朋友圈发些隐晦的动态,比谁约到的人更漂亮、谁去的场所更高档。他们根本不知道这背后的风险,那些所谓的“朋友”,可能转眼就把他们的个人信息卖给别人。
其实想想也能理解,这个年纪的孩子最渴望被关注、被认可。当他们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在学校找不到存在感,就很容易被这种看似轻松的社交方式吸引。问题是,这种“荆州站街快餐约学生”的套路,从来就不是单纯的交友游戏。
上次在派出所门口,我遇见个哭得快晕过去的母亲。她女儿才初叁,因为参与这种约会差点被带到外地。那女孩哭着说:“我就是想有个人说说话,他答应带我去看演唱会...”办案的民警私下说,这种案子最棘手,很多孩子根本不觉得自己被骗,反而觉得是在谈恋爱。
可能有人要说,这都是个别现象。但你要是晚上去学校周边的商圈转转,保准能看见几对看起来特别不搭调的组合。穿着校服的少男少女,和那些明显社会气很重的人走在一起,有说有笑地钻进附近的小旅馆。
说到底啊,光靠打击治标不治本。那些组织者像韭菜似的,割了一茬又长一茬。关键还是得让孩子们明白,真正的友情和爱情不该明码标价,更不该用这种方式获得。现在很多学校开始开设情感教育课,这倒是个好开头。
写着写着天都快亮了,窗外又传来扫地声。那些小广告应该又被清理干净了吧,但谁知道明天晚上又会冒出什么新花样呢?这座城市永远不缺夜晚的故事,只是希望那些故事里,少些年轻稚嫩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