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微信附近人400元一次,尚志微信附近人约茶400元
最近在尚志本地的一些微信群里,总能看到类似这样的消息:“尚志微信附近人400元一次”。说实话,第一次刷到的时候,我正端着碗吃饭,手指头划过去又忍不住划回来仔细瞅了瞅。
这行字写得明明白白,底下还配了张模模糊糊的夜景图。我心里咯噔一下,这说的“约茶”,它真的只是字面上喝茶的意思吗?在我们这儿,有些话不能说得太透,大家都心照不宣。
街坊邻居的闲言碎语
前两天去楼下小卖部买烟,听见老板娘跟人唠嗑:“现在这些年轻人呐,胆子可真大。”她压低了声音,“就咱们小区,老有生面孔进进出出,听说都是微信上找的。”我递过去十块钱,随口接了句:“现在不都这样么?”老板娘撇撇嘴:“哪是正经谈恋爱啊,说好了四百,完事儿各走各的。”
这话让我愣了半天。想起以前谈恋爱,得写信、约会,慢慢培养感情。现在倒好,连面都没见,价钱都谈好了。这世道变得真快,快得让人心里头发慌。
我有个远房表弟,去年刚从外地回来。有次喝酒喝高了,他掏出手机给我看:“哥,你看这个‘尚志微信附近人约茶400元’,我试过一回。”他眯着眼睛,舌头都打结了,“那女的上来就问‘多久’,我说喝个茶聊聊天呗,人家直接说‘别耽误时间’。”
表弟后来酒醒了,再问他这事儿,他死活不承认了。但我记得他那晚说的话:“现在的人都咋了?连装都不想装了,直接明码标价。”
藏在屏幕后面的交易
说实话,我试着搜过这个尚志微信附近人400元一次。好家伙,一搜才知道,这些账号都鬼精鬼精的。头像多半是个背影,或者只露半张脸,朋友圈要么叁天可见,要么就发些似是而非的句子。
有个账号直接写:“夜晚太漫长,找个人说说话。”我试探着问:“怎么收费?”对方秒回:“400/次,酒店你订。”这效率,比外卖下单还快。
我又问:“不能就单纯喝个茶聊聊天?”对方发来个白眼的表情:“大哥,别闹,大家都忙。”这话说的,把我噎得够呛。好像在这个节奏里,谁要是还想慢慢来,反倒成了不懂事的那个。
后来跟一个开网吧的朋友聊起这事,他见怪不怪:“现在都这样,简单直接。你情我愿的事,没人管得着。”他递给我一根烟,“不过说真的,这价钱在咱们这儿算是高的了。”
我心里琢磨,这价钱高低倒是其次,关键是人和人之间那份生分,让人心里头不是滋味。好像什么都能用钱来衡量了,连陪伴和温存都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
晚上睡觉前,我又刷了刷微信。那条“尚志微信附近人约茶400元”的动态还在那儿,底下又多了几条评论:“靠谱吗?”“安全不?”发布者统一回复:“私聊。”这两个字后面,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窗外的尚志夜景依然灯火通明,每扇亮着的窗户后面,是不是也有人正在刷着同样的信息?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太多便利,连最私密的情感需求,都能像点餐一样简单下单。可是这份“便利”背后,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更重要的东西?这个问题,我翻来覆去想了好几个晚上,也没想出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