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品茶课程工作室,东阳茶艺研习工坊
周末路过东阳老城区那家熟悉的茶艺工坊,木牌匾上"东阳品茶课程工作室"几个字在晨光里泛着暖光。推门时风铃叮当作响,王老师正用茶匙从青瓷罐里取茶,茶香混着旧木家具的味道扑面而来。
记得第一次来上课那天,我把苦涩的茶汤一饮而尽,王老师笑着摇头:"喝茶不是解渴,是和茶叶聊天。"她手把手教我们温杯烫盏,看着蜷曲的茶叶在热水中慢慢舒展,"这片叶子从枝头到茶杯,走过的路比我们想象中长得多。"
在茶香中找到自己的节奏
工作室的课程安排很特别。没有固定课表,学员随时可以来坐下喝杯茶。有人专注学习茶艺师考证,有人只是单纯喜欢这里的氛围。李姐是附近银行的经理,她说在这泡茶能忘记碍笔滨和会议,"守着这个小茶桌,就像找到让时间慢下来的开关"。
茶桌上的时光总是过得很慢。王老师常提醒我们注意水温——沸水会烫伤嫩芽,温度不够又泡不开老叶。这让我想起刚工作时的自己,总是急着要结果,现在才懂了好茶需要恰到好处的温度,人生也是。
茶桌上学到的人生道理
上周来了对年轻夫妻,妻子抱怨丈夫泡茶手法太急。王老师递过茶壶:"你们试试配合,你注水,他出汤。"两人笨拙地配合着,茶水却意外地甘甜。后来妻子悄悄告诉我,那天他们本是来谈离婚的,却在茶桌前找到了久违的默契。
这样的故事在工作室里很常见。老陈退休后整天在家发呆,儿子给他报了茶艺课。现在他成了我们的"焙茶专家",总乐呵呵地说:"原来退休不是终点,是换条路继续走。"
窗外梧桐叶落了厚厚一层,茶壶嘴冒着袅袅白气。王老师往紫砂壶里添水,轻声说:"你们发现没?同一款茶在不同人手里味道不同。有人温柔注水,茶汤就温润;有人心浮气躁,茶汤就涩口。茶不会骗人,它诚实地反映着泡茶人的状态。"
东阳茶艺研习工坊的傍晚总是格外热闹。新学员手忙脚乱地称茶,老学员悠然品鉴着春茶秋茶的区别。茶香弥漫的空间里,手机消息提示音变得稀疏,取而代之的是注水声和偶尔的赞叹。这里不像教室,更像让都市人暂时停靠的驿站。
茶凉了再续,人走了又来。那个总坐在角落的年轻人今天终于顺利泡出金黄的汤色,他举着茶杯像捧着奖杯。王老师抿嘴一笑,往他杯里添了颗桂花。风铃又响,新来的客人站在门口张望,带着我刚来时的好奇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