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高端场所海选,汾阳优质场地精选活动
最近不少朋友在聊汾阳高端场所海选这事儿,说实话刚听说时我还愣了下——咱们这座小城什么时候也开始搞这么精致的活动了?
上周路过府前街,正好碰上某家新开的会所在做开放日活动。透过落地玻璃窗能看到里面水晶吊灯转着光,工作人员穿着挺括的制服穿梭,倒是让我对高端场所这几个字有了实感。
从门外汉到慢慢看懂门道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参加了两次汾阳优质场地精选活动。头回真是看热闹,就觉得场地布置得漂亮,点心摆盘讲究。第二次去就发现些有意思的细节——比如他们筛选场地不光看装修,更看重服务团队的反应速度。有次现场模拟突发状况,哪家工作人员最先妥善处理,评委就在表格上默默记下一笔。
现在这类活动慢慢成型了,听说光是餐饮类场所就有二十多家报名。评委会挨个体验,从停车场走到大堂要几步路,服务生端茶时手势专不专业,这些都可能影响最终评分。有个做酒店多年的老师傅跟我说,别看现在严苛,其实是在帮咱们汾阳服务业抬门槛呢。
最近这次在海棠苑的评选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经理亲自演示了不同场合的灯光调节,婚宴怎么打光,商务会议又该怎么布置。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同样的场地,换个灯光角度,整体感觉能差出十里地去。
不过也有人嘀咕,搞这么精细会不会太折腾?但眼看着经过筛选的几家场所,这段时间生意确实更红火了。城南那家原本不温不火的茶舍,入选推荐名单后居然要提前叁天预定。
现在偶尔路过参加过的场地,总会多留意几眼。有时候看见新人在被评为最佳的草坪办婚礼,或者公司在获奖的会议室办签约仪式,会觉得这类活动确实在让这座城市慢慢变好。毕竟生活品质这东西,不就是由这些具体而微的细节堆迭起来的么?
下次评选应该在下个月,听说这次要考察场地的四季适应能力。比如夏天空调会不会直吹客人座位,冬天地暖温度均不均匀。这些平常不太注意的细节,现在都成了考核项。
忽然想起前几天在城东书屋看到的话:一座城市的品格,藏在它对待细节的态度里。看着这些场地越来越有模样,倒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