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高平哪有小巷站
这几天老有人问我,知不知道高平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我也愣了半天。站小巷?是等人的地方,还是找什么特定场所?后来在早点摊碰上住老城区的张大爷才弄明白,原来大家说的“站小巷”指的是那些藏在街角巷尾的小公交站。
高平这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新城区道路宽敞站牌明显,但老城区完全是另一番光景。白墙黑瓦的巷子弯弯曲曲,有些公交站牌就嵌在居民楼的外墙上,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我上周末特意去转了一圈,在建设路东头那条窄巷里,果然找到个“隐藏版”车站——站牌只有笔记本大小,用钉子固定在巷口第二根电线杆上,写着“2路车经停点”。
这些小巷车站怎么形成的
问了几位老住户才晓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公交车刚开通时,为了方便巷子里居民出行,就在他们平时等车的习惯位置设了停靠点。这些站牌不像现在要经过复杂审批,多是公交公司和街道办商量着定的。叁十多年过去,城市面貌大变样,但这些小站牌还留在原处,成了本地人才知道的秘密乘车点。
现在用手机地图搜“高平哪有小巷站”,根本显示不全这些点位。上次帮亲戚找纺织厂旧址旁边的车站,导航让我们在十字路口兜了叁圈,最后还是巷子里修自行车的老师傅指的路——“往前二十米右拐,看见红色铁门就是了”。
要说这些小巷站最大的特点,就是带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不像主干道上那些标准化站台,这里的候车区可能只是住户门前的石墩,站牌旁边晾着衣裳,底下偶尔蹲着打盹的狸花猫。等车的多是老街坊,互相打着招呼“买菜去啊”“接孙子放学?”,车厢里听不到的本地俚语,在这都能听到原汁原味的。
不过要注意的是,有些小巷站确实不好找。我总结了个小窍门:看见巷子口有老人坐着下棋聊天的地方,多半附近就有车站。另外下午四点到六点间,如果发现某个巷口陆续有人站着张望,那基本就是等车的“活坐标”了。
记得有回下雨天,我在民主巷找7路车站,转悠时碰见个拎着菜篮的大姐。她看我浑身湿透的样子,直接把我领到一栋居民楼的雨棚下:“在这等就行,车来了会按喇叭的。”果然五分钟后,公交车小心地拐进巷子,停在了雨棚前。这种人情味,大概是冰冷导航永远无法提供的温暖。
随着旧城改造推进,不知道这些藏在街巷里的车站还能存在多久。上个月再去建设路,发现那个电线杆上的小站牌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五十米外新修的标准化站台。更亮更显眼,但也少了点原来那个味儿。
所以要是您也在找高平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不妨多问问路边摊主、保安或者散步的老人。他们脑中的活地图,比任何智能软件都来得准确。当然啦,如果您发现了什么特别的等车点,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毕竟这些藏在城市褶皱里的小站点,装着的是最地道的高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