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红塔区学生高价通话经历
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就在上周四晚上,我家隔壁老张的儿子小浩,一个普普通通的玉溪初中生,为了打一通电话,愣是花掉了整整八百块。叁个小时,八百块钱,这得是什么天大的事儿啊?
小浩今年刚上初二,平时挺乖一孩子。那天晚上快十点了,他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他妈起初还以为他在写作业。直到听见里头断断续续的说话声,才觉得不对劲——这孩子没用手机,家里座机也没响,跟谁说话呢?
电话那头的秘密
后来才弄明白,小浩用的是那种网络长途电话卡,专门能打国际长途的。他小学时候最要好的同学全家去年移民去了加拿大,两个孩子约好每周四晚上视频通话。可这周同学家里网络全线故障,着急之下,小浩就跑学校附近的小卖部买了张面值八百块的电话卡。
“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小浩后来挠着头说,“就觉得答应好的事不能爽约。而且他一个人在那边,刚开学也不太适应...”电话接通那一刻,听到老朋友熟悉的声音从地球另一端传来,小浩觉得这钱花得值。
这通天价电话在邻里间传开后,倒是引发了不小的讨论。有人说现在孩子真敢花钱,有人却说这份情谊难得。想想我们小时候,为了给远方的笔友寄封信,不也舍得花掉攒了好久的零花钱吗?只是现在的孩子表达方式不一样了。
小浩爸妈知道后,没有过多责备他。他们让孩子用接下来的周末时间帮忙送货,体验挣这八百块钱需要付出多少汗水。小浩搬了一下午的货物,累得直不起腰,却跟我说:“叔叔,我还是觉得那电话该打。不过下次我会先问问有没有更便宜的办法。”
红塔区不少家长听说这事后,也开始反思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为什么孩子宁愿花这么大代价和朋友聊天,却很少和父母说心里话?也许我们该关注的不是那八百块钱,而是孩子内心那份需要倾诉的情感。
就在昨天,我看到小浩和他妈妈在小区里边散步边聊天,两人有说有笑的。看来那通玉溪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不只是连接了两个相隔万里的朋友,也让身边的家人学会了更多理解和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