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城有学生出来做吗,大学城学生有外出活动吗
那天路过湘潭大学城附近的美食街,正好是傍晚饭点。街上人来人往,到处都能看到背着双肩包、手里还抱着书的年轻人。朋友突然碰了碰我胳膊:“你看这些学生,每天都这么热闹,他们除了上课吃饭,还会出来做什么呢?”
这个问题让我愣了一下。说实话,以前总觉得学生出了校门无非就是吃喝逛街,但仔细看看又不太像。奶茶店里坐着几组人,桌上摊着笔记本,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旁边书店的阅读区,两个女生头靠着头小声讨论着什么,手边还放着写满公式的草稿纸。这让我想起去年在创业园区见过的几个大学生,他们租了个小工作室做文创产物,每天下课后就泡在那里画设计图。
校园外的另一种课堂
其实走在大学城的商圈里,能发现不少有意思的现象。那家总飘着咖啡香的甜品店,老板说每周叁晚上都会留出二楼给学生们办读书会。上个月他们还搞了个“方言保护”主题活动,来了叁十多个学生,用各地方言朗诵诗歌,热闹得很。转角那间手工皮具店更特别,店主是个毕业没几年的学姐,现在店里还带着两个大二学生当学徒。“孩子们学得可认真了,”她边说边指给我看架子上几个钱包,“这几个都是学生做的,有人专门订呢。”
要说最让我惊讶的,是去年冬天在社区服务中心遇到的几个男生。他们每周固定来陪社区里的老人用智能手机,从微信视频到网上挂号,教得特别耐心。有个戴黑框眼镜的男生笑着说:“刚开始就是想来混个志愿时长,现在反而养成习惯了。王奶奶上周还非要给我塞她自己做的小饼干。”
那些藏在街角的身影
晚上八点后的大学城又是另一番光景。健身房里的跑步机很少空着,舞蹈教室亮着灯,透过玻璃能看见跟着节拍跃动的身影。网吧确实坐着不少学生,但仔细看会发现,有人是在做叁维建模,电脑屏幕上旋转着复杂的结构图。奶茶店角落那个一直埋头写字的女生,后来才知道是在给少儿科普公众号写稿件,她说这学期靠稿费已经攒够了去云南旅行的路费。
当然啦,也不是所有学生都在忙着“搞事业”。篮球场上永远不缺挥洒汗水的年轻人,电玩城里时不时爆发出欢呼声,电影院售票处总排着叁五成群的学生。这些寻常的娱乐活动,或许才是大多数学生课余时间的真实写照。
这么看来,湘潭大学城的学生们走出校门后的生活,真的像是个调色盘,每个人都在涂抹自己的颜色。有人在学习技能,有人在寻找机会,也有人只是单纯享受青春时光。下次要是再有人问“大学城学生有外出活动吗”,或许可以带他在这些街巷里转一转——那些亮着灯的店铺,那些热烈的讨论声,那些专注的侧脸,不就是最生动的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