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约茶上课,涟源品茶学习交流
最近听朋友说起个新鲜事,咱们涟源兴起了一种特别的聚会方式——约茶上课。你说巧不巧,我上周就在老街的茶舍体验了一把,那氛围真叫一个舒服。
推开木门,茶香就飘过来了。七八个人围坐在长桌前,有头发花白的老茶客,也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茶艺师小陈正拎着铜壶冲泡凤凰单丛,边操作边讲解:“你们看这茶汤,金黄透亮得像琥珀...”她突然停下来笑了笑,“其实我第一次泡这茶时,紧张得手抖,差点把热水浇客人手上。”这话把大家都逗乐了,刚进来时那点拘束感顿时烟消云散。
茶叶里的门道
坐在我旁边的李姐是开茶叶店的,她捏起一片干茶放在掌心:“选茶就像交朋友,光看外表不行。有些茶叶看着漂亮,喝起来却差点意思。”她教我们用手指轻捻茶叶,感受干燥程度,“太脆的可能是受潮后复烘的,柔韧度刚好的才靠谱。”对面戴眼镜的小王恍然大悟:“难怪我上次网上买的茶,闻着香喝起来涩!”
最有意思的是品茶环节。同样的铁观音,有人尝出兰花香,有人说有奶香,坐在角落的初中老师突然冒了句:“这后味儿,跟我老家山泉水的甘甜特别像。”小陈老师点头:“这就对了!好茶会让人想起记忆里美好的味道。”她接着演示怎样用盖碗,教我们怎么通过声音判断水温,“水刚沸时像松涛声,这时候泡乌龙正好。”
说来也怪,在这之前我觉得喝茶就是抓把茶叶冲热水,现在才发现里面学问大着呢。比如绿茶要低温快出,黑茶适合煮着喝,不同季节该喝什么茶都有讲究。但这些知识不是硬邦邦灌输给我们的,而是像茶汤一样慢慢浸润到心里去的。
这次涟源约茶上课让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邻居们端着茶缸聚在槐树底下聊天的光景。现在的茶舍就像当年的槐树下,只不过我们不止闲聊,还在茶香里学到了实实在在的东西。临走时茶社老板说,下周四他们要讲普洱茶的存放技巧,我立马就报了名。这种轻松自在的学习方式,确实让人愿意经常来坐坐。
窗外飘起细雨,茶舍里暖黄的灯光照在青瓷杯上。有人拿出本子记着冲泡要点,有人在交换微信约下次茶会。我想,这大概就是涟源品茶学习交流最动人的地方——它不只是在教人喝茶,更是在茶香中把大家连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