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学生品茶喝茶上课,学生饮茶课堂体验
一杯茶里的文化课
走进钦州这所中学的教室,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茶香。几个学生正围着电水壶小声讨论,手里捧着不同式样的茶杯。你可能以为走错了地方,但这确实是他们的课堂——一门别开生面的茶文化体验课。
“刚开始听说要上品茶课,我们都觉得挺新鲜。”高二学生小林边烫洗茶杯边说,“以前总觉得喝茶是爷爷那辈人才爱的事,没想到自己上手后发现门道这么多。”他小心翼翼地将热水注入盖碗,动作略显生涩却格外认真。
这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老师会把大家分成小组,每组发不同的茶叶。今天他们组拿到的是六堡茶,这种黑褐色的茶叶散发着独特的气息。第一次冲泡时,小林手忙脚乱,水温没控制好,茶汤又苦又涩。但几次练习后,他慢慢掌握了诀窍——水温要滚烫,出汤要迅速,品茶时要小口啜饮。
负责这门课的陈老师站在教室中间,正在讲解茶叶的分类。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让同学们轮流观察不同茶叶的形状,闻干茶香,再对比冲泡后的变化。“你们发现没有?同样的茶叶,用不同手法冲泡,味道完全不同。”陈老师的话引得学生们陷入思考。确实,有的同学泡的茶清香甘甜,有的却带着苦涩。
坐在窗边的女生小张原本对茶一无所知,现在却能说出不少门道。“看茶叶在水中舒展特别治愈,”她笑着说,“而且我发现自己泡的茶,就算味道一般,喝起来也特别香。”她现在是小组里的“冲泡能手”,同学们都爱喝她泡的茶。
这门钦州学生品茶喝茶上课的实践,最初只是个别老师的尝试。没想到开展一学期后,学生们的变化让老师们都感到惊喜。那些平时坐不住的学生,在茶桌前能安静地待上整节课;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小组品茶时也会主动交流感受。茶成了连接彼此的媒介。
“茶道讲究静心,”陈老师观察着学生们的变化,“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快节奏里,很难有机会慢下来。而泡茶这件事,急不得,也快不了。”他注意到,即便是课间十分钟,也会有学生来教室接热水泡茶,把这当成一种放松。
学生饮茶课堂体验不仅限于技巧学习。上周的课上,陈老师带来了不同产区的茶叶,让大家品味地域风土的差异。来自海边的学生第一次尝到高山茶的清冽,山区的孩子则对海风吹拂下生长的茶叶充满好奇。茶成了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
这门课还悄然改变着学生之间的关系。过去教室里最常见的饮料是奶茶和碳酸饮料,现在偶尔能看到学生互相分享从家里带来的茶叶。课间时分,叁五个同学围坐品茶的身影,成了校园里一道新的风景。
“我爸妈开始还不理解,觉得在学校学泡茶是浪费时间。”小林一边整理茶具边说,“直到我在家给他们泡了一次茶,他们才明白这不仅仅是泡茶。”他说,那是他第一次和父母安静地坐在一起,聊了整整一个下午。
教室外的走廊上,校工正在给新到的茶苗浇水。这些茶苗是学生们自发认养的,他们打算在校园空地上开辟一片小茶园。从品茶到种茶,这群年轻人正在用另一种方式理解生活的滋味。
茶香袅袅中,又一个课间到来。几个学生舍不得离开,还在琢磨如何把茶泡得更好。窗外阳光正好,教室内茶香正浓,这一刻的静谧与专注,或许正是成长中最需要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