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保定大学城旁炮楼别称
保定大学城边上有个挺有意思的称呼,据说附近居民和常往来的学生都管那几栋楼叫"炮楼"。这个叫法刚听到时总觉得哪儿怪怪的,楼顶上又没架着大炮,怎么就得了这么个名号呢?
前两天在烧烤摊碰上隔壁学校大叁的王同学,他边撸着肉串边给我解惑:"您看那几栋楼的外形没?方方正正的,窗户开得又小又密,墙皮还泛黄,跟我们历史课本里的炮楼照片真挺像。"他这么一说,我仔细回想,确实有那么点意思。那几栋楼都是零几年建的,当年可能追求结实耐用,设计上就没那么多花哨,没想到现在落了个这么形象的外号。
炮楼称呼的演变
其实最初这称呼带着点调侃。住在那片的李阿姨说早几年学生们嫌弃楼旧,开玩笑说住这儿跟守据点似的。后来叫着叫着,连送外卖的小哥手机备忘录里都存着"西门炮楼"这样的地址。现在这称呼反而成了地标,比正经的楼牌号还好使。
这些被称为炮楼的建筑虽然外表朴实,内里却热闹得很。一楼开着各种小店,打印社的老板能把论文装订得整整齐齐,奶茶小妹记得每个熟客的甜度偏好。傍晚时分,炒饭摊的锅气混着糖炒栗子的甜香,把整条街熏得暖融融的。
住顶层的张老师倒是挺喜欢这个称呼:"刚开始觉得别扭,现在觉得挺亲切。你看这些楼虽然旧,但位置好,租金合适,特别适合刚工作的年轻人。"他阳台上的绿萝爬满了栏杆,给这栋"炮楼"添了不少生气。
这种叫法能流传开,大概也跟保定本身的特质有关。这座城里老建筑与新楼房交错,人们既守着老传统,又乐于创造新词汇。就像驴肉火烧的摊子旁边开着网红咖啡馆,半点不违和。
有回下雨,我在其中一栋"炮楼"的屋檐下躲雨,听见两个女生闲聊。一个说毕业想留在这儿,另一个惊讶地问不去大城市吗?那女生笑着指指周围的店铺:"你看,这儿什么都有,下楼就能吃到热乎的,房东阿姨还经常送自己腌的咸菜,多有人情味。"
这些被称作炮楼的建筑群,默默见证着无数这样的故事。它们不像新校区那样光鲜亮丽,却用最实在的方式承载着年轻人的生活和梦想。也许再过些年,这些楼真拆了,但"炮楼"这个称呼,肯定会留在很多人的记忆里。
最近发现,有些刚来的学生开始在网上搜索"保定大学城炮楼"这个关键词,看来这个接地气的称呼,又要迎来新一批好奇的访客了。不知道他们第一次听到这个叫法时,会不会也像我们当初那样,先是一愣,然后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