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临沧火车站侧旁小街
两条路,一种生活
每次从临沧火车站出来,总习惯性地朝两个方向望一望。一边是宽阔敞亮的站前广场,出租车排着队,公交车按着喇叭,一切都是崭新、有序的模样。而我的脚步,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挪向另一边——那条被戏称为“临沧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的地方。它和旁边那条稍规整些的“临沧火车站侧旁小街”,像是一对性格迥异的孪生兄弟,共同构成了这片区域最鲜活、最有温度的肺叶。
先说这小巷子吧。你得从主路岔进去,拐个弯,仿佛瞬间就切换了频道。外面的车水马龙声,到这里被滤掉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生活交错的响动。巷子不宽,两边是些有些年头的矮房,墙面斑驳,露出里面砖头的颜色。电线在头顶交织,像一张懒洋洋的网。
这里藏着真正的江湖。卖饵块的大妈,小摊上的炭火烧得正旺,饵块烤得鼓鼓的,散发出米香。你站在旁边等,她能跟你唠上半天家常,儿子在哪工作,孙子上几年级了,仿佛你不是顾客,而是多年的老街坊。再往里走,有个修鞋的老师傅,戴着一副老花镜,钉锤起落间,仿佛在修复一段段被磨损的时光。我常想,这条“临沧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它不追求速度,它贩卖的是人情和时间。
而一墙之隔的那条“临沧火车站侧旁小街”,则又是另一番光景。它好歹顶着个“街”的名头,确实也宽敞些,铺面更整齐。这里有理发店,有五金杂货,还有几家小饭馆,招牌做得比巷子里显眼。饭点的时候,炒菜的香味能飘出老远,锅铲和铁锅碰撞的声音,干脆利落,充满了劲头。
我特别喜欢在傍晚时分,站在这两条路的交汇处。看着巷子里慢悠悠踱步出来的老人,和街面上匆匆走过的刚下火车的旅客,他们在这里交汇,然后又流向各自的方向。一边是沉淀下来的,安稳的日常;另一边是流动着的,奔波的生计。你说,这多有意思。
有时候我会在侧旁小街的粉店吃一碗米线。老板娘手脚麻利,一边抓料一边招呼客人。店里坐的大多是熟客,或者图个方便的旅人。吃完出来,嘴巴里还留着那股酸辣鲜香,我又会忍不住钻进后面那条小巷子,去买一包老奶奶自己做的冬瓜糖。这一快一慢,一咸一甜,好像这才算完整了。
城市的发展总是向往着宏大和崭新,就像气派的火车站本身。但真正让一个地方活起来的,往往是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角落。这条小巷子和这条侧旁小街,它们或许没有光鲜的外表,却实实在在地承载着许多人的一日叁餐,喜怒哀乐。它们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输送着最接地气的养分。
下次你若从临沧火车站出来,如果不赶时间,不妨也来这两条路上走一走。别只看站前的大道,也转进来感受一下。在这里,你能闻到生活最本质的味道,那是一种混合着炊烟、食物和泥土气息的,踏实而温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