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耍女娃,高州女娃游艺

发布时间:2025-11-03 05:50:07 来源:原创内容

夏末的高州,老街的青石板还留着雨后的水印,祠堂前的凤凰花开得正艳。几个穿花衬衫的小姑娘蹲在榕树底下,手里攥着五颜六色的布条,正仔仔细细地给布娃娃编辫子。年纪稍大的姐姐手法娴熟,叁两下就盘出个双丫髻,还顺手摘了朵朱槿别在娃娃鬓边。

这场景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总说我们这代孩子把老底子的玩意儿都丢光了。可你看,高州耍女娃的传统,不还在这些小姑娘指尖流转么?只不过现在的布娃娃换成了卡通造型,当年的竹马变成了滑板车,但那股子活泼泼的生气,倒是半点没变。

耍出来的门道

要说这高州女娃游艺啊,可不是随便玩闹。隔壁陈婶看她孙女摆弄布娃娃,忍不住念叨:“我们那时候耍女娃,要会剪花样、会扎灯笼、会唱童谣配动作嘞!”她顺手拿起孙女丢下的彩纸,对折几下,剪刀游走间就变出只振翅的蝴蝶。

确实,老辈人说的“耍”,藏着不少生活智慧。女孩们过家家时学待人接物,跳皮筋时练协调能力,就连最简单的抓石子游戏,都要懂得观察判断。这些看似随意的游戏,不知不觉就把本地的风俗礼节、人情世故,都融进了孩子们的记忆里。

现在广场上还能看见这样的画面:七八个女孩子围成圈,边拍手边念着祖传的童谣,脚步随着节奏变换。有个扎羊角辫的小丫头跳错了步,吐吐舌头钻出圈子,站在旁边跟着拍子练习,没过多久又笑嘻嘻地加入进去。这种不拘束的玩法,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节奏。

前两天路过社区活动中心,发现年轻老师正带着孩子们用废旧布料做布偶。有个小男孩埋头给他的“武士娃娃”缝披风,针脚虽然歪歪扭扭,神情却格外专注。这种新老结合的高州耍女娃方式,既留住了手艺的魂,又添了时代的趣。

其实想想,所谓传统,不就是一代人陪着另一代人玩耍么?外婆教母亲绣荷包,母亲教我折纸船,现在我侄女在平板电脑上画完画,还要拉着大人用彩泥捏小动物。传承从来不是正襟危坐的教学,而是在嬉笑打闹间自然流淌的。

黄昏时分,老街渐渐热闹起来。卖糖画的老人转着铜勺,勾勒出飞鸟游鱼;戏台前准备表演木偶戏的师傅正在调试丝线;而那群榕树下的小姑娘,已经给每个布娃娃都换上了新发型,正商量着要给它们演一出“西游记”。

看着她们亮晶晶的眼睛,我突然觉得,高州女娃游艺最动人之处,不在于保留了多少古老形式,而在于让每个时代的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童年的那份认真和欢喜。也许再过二十年,这些女孩会记得某个夏末午后,她们曾耐心地为布娃娃编辫子,就像她们的祖母曾经做的那样。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