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品茶喝茶工作室,义马茶道品茗工作室
路过义马老城区那条熟悉的青石板路,总会被一阵若有若无的茶香留住脚步。转角那家挂着“义马品茶喝茶工作室”木牌的小院,是我近来常去的地方。
推开虚掩的木门,时光仿佛慢了下来。院里几张原木茶桌错落摆放,几个熟客正低声聊着天。工作室的主理人是个温和的年轻人,大家都叫他小陈。他正专注地给客人冲泡今年的春茶,动作不紧不慢,像是和老朋友相处般自然。
茶香里的寻常日子
“来啦?”小陈抬头看见我,顺手取出我常喝的那款茶叶,“今天刚到的高山乌龙,尝尝?”
在这里待久了,我发现很多人来“义马茶道品茗工作室”,不单单是为了喝茶。隔壁桌的老张是退休教师,每周叁下午准时出现,说是喜欢这里的安静;斜对面的年轻女孩带着笔记本电脑,偶尔敲几下键盘,更多时候是在发呆看院子里的绿植。
小陈边烫杯子边说:“有人觉得我们这种工作室太安静,没意思。但其实啊,喝茶本来就是件简单的事。”他轻轻将茶叶拨入壶中,“就像咱们小时候,街坊邻居端着搪瓷缸在树荫下乘凉,缸子里泡着茉莉花茶,那也叫品茶。”
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的大茶缸,确实,茶还是那个茶,只是喝法不同了。
不是门槛,是习惯
刚开始我也担心,来这种讲究的“义马品茶喝茶工作室”会不会压力很大?毕竟咱们普通人,对茶道那些繁文缛节懂得不多。
后来发现想多了。小陈从来不跟客人讲大道理,有次我问他怎么分辨茶叶好坏,他笑了:“你先别管别人怎么说,自己觉得好喝就行。喝茶嘛,最重要的是舒服。”
他泡茶时,会根据每个人的喜好调整。喜欢浓点的就多闷一会儿,喜欢淡点的就快出汤。这种体贴,让“义马茶道品茗工作室”少了些距离感,更像是个可以放松的客厅。
记得有个大姐第一次来,紧张地问该点什么茶。小陈只问了句:“平常在家喝什么茶?”大姐说偶尔泡点绿茶。“那就从龙井开始吧,这个季节的龙井正当时。”他没有推荐那些昂贵的名枞,而是选了最合适的。
慢慢品,慢慢过
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连喝水都像在完成任务。但在“义马品茶喝茶工作室”待上一个下午,你会自然而然地慢下来。
看茶叶在杯中舒展,像慢动作的舞蹈;茶汤从浅到深,色彩渐渐晕染开来;温度从烫到温,正好入口。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小陈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不是说非要来工作室才能好好喝茶。关键是你能不能给自己留出那二十分钟,专心对待一杯茶。”是啊,在办公室用保温杯泡茶,如果心是静的,那也是品茶;在再好的环境里,如果心浮气躁,再好的茶也尝不出滋味。
现在我去“义马茶道品茗工作室”,已经不单纯是为了喝茶。有时候就是去坐坐,闻闻满屋的茶香,看看院里的花草,和熟识的茶友点点头。那种感觉,像是繁忙生活中的一个小小驿站。
前几天带朋友去,他出门后说:“终于明白你为什么喜欢这里了。这不只是个喝茶的地方,更像是给心情放个假。”我想了想,确实是这样。在这个小小的“义马品茶喝茶工作室”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状态,或独处,或小聚,或沉思,或放空——而这,大概就是茶最本真的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