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品茶海选工作室,贵港品茶优选工作室推荐
最近常听茶友念叨,说想在贵港找个像样的品茶去处,可总碰不上合心意的。这事儿吧,我琢磨着确实得挑个明白——毕竟喝茶不单是解渴,更是种生活滋味。
选对地方很重要
记得上个月路过老街,瞧见两家门面差不多的茶室。头一家摆着整套紫砂茶具,竹帘半卷着,透着股雅致;另一家则用玻璃茶海配着青瓷,显得明净透亮。其实要说哪家更好,还真没法一句话定论。贵港品茶海选工作室这样的地方,往往备着七八种茶席布置,为的就是让每位茶客都能找到最舒心的角落。
有个常喝茶的老哥跟我说过,挑茶室得看叁点:茶器趁不趁手,茶师专业不专业,最重要的是坐着舒不舒服。这话在理儿。有时候在茶座一呆就是半天,要是椅子硌得慌,再好的茶也喝不出滋味。
茶香里的门道
前些天在城西那家工作室试茶,茶艺师小陈给我泡了道今年的春茶。她边温杯边笑着说:“现在很多人以为贵的茶就是好茶,其实不然。”只见她手腕轻转,热水顺着盖碗边缘徐徐注入,茶香就这么悠悠地飘了出来。
要说贵港品茶优选工作室推荐的那些茶单,往往藏着不少贴心设计。比如会把同产区的茶叶按季节排列,让客人直观感受清明前后的风味变化。我特别喜欢他们准备的小茶点,都是本地老师傅做的传统糕点,配着茶汤格外相得益彰。
有回碰见位年轻姑娘来选茶具,在朱泥壶和瓷壶间犹豫不决。茶艺师也不急着推荐,而是用两种壶各泡了同样的茶让她品鉴。这法子实在,好不好喝,舌头最知道。
现在越来越多的茶室开始注重体验了。上周去的那个工作室,还特意辟了个茶书架,摆着些茶叶图谱和茶文化随笔。等茶醒的工夫翻上几页,倒比盯着手机有意思得多。
其实喝茶这事吧,讲究的是个随性。不必非要套那些繁文缛节,找到让自己舒服的方式最重要。就像老茶客常说的,茶无贵贱,适口为珍。这话放在选茶室上也同样在理。
前两天路过新开的茶空间,看见他们把乌龙茶制作工具摆在显眼处。摇青的竹筛、炒茶的铁锅,每样都带着手作的温度。这样的布置,让人还没喝到茶就先感受到了制茶人的用心。
转眼在贵港喝茶也有五六年光景,眼看着茶空间从单纯卖茶渐渐变成现在这样注重文化体验的地方。要说变化在哪儿,大概是更懂得把喝茶变成生活里自然而然的事了吧。